追光而遇,沐光前行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林语堂

生命的串珠越来越长,每一颗都璀璨闪亮,而2022的这一颗又是格外的夺目。岁末,借午后的暖阳细细回味自己走过的浅浅时光。那沿途的风景,每一处都藏着迷人的过往,我在里面徜徉,差点忘记了回家。

曾几何时,公众号取代了日记本,记录着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好的,坏的都随文字刻进了生命里,慢慢地发酵,成为最初的诗意。一个坚信“越努力越幸运”的自己开启了追光之旅。

 

邂逅光源,笃定前行

涨姿势的图片

 

时间给予了每个人公平享用的机会,你的选择决定了它的价值。

“寻找相同尺码的人”。2022年春的某一天,新网师招收新学员的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逐字逐句读了下来,新奇、兴奋、又有点忐忑惶恐。兴奋的是在这里能遇到一大群“过着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人”,惶恐的是第一感觉担心自己不够格。随后在师父的再三鼓励下开始写“我的阅读史”入学申请并提交。当米永丰老师通知我被录取为新网师学员的那一刹,不亚于再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兴奋。从那天起,我又成为了一名学生,当一名新网师学员,也就意味着自律的开始。

“乌卡时代”,要求我们要拥有应对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唯唯诺诺。至今犹记得第一次选课时内心的悸动,怕选不上自己喜欢的课而手忙脚乱,终于在反复默念中选上了《青春语文理想课堂》和《现代极简移动微课》,同时我遇见了刘恩樵老师和王子老师以及那些优秀的“同学们”。有了经验后,秋季斟酌再三,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课——《教师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

生命中遇到的人就像读过的书。

花白的头发却格外精神,本以为会戴一副眼镜,却发现没有眼镜更能直击人心,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更是耳边的最强音。他的课堂很少理论堆砌,反而尽是可以“拿来直用”的实践指导和案例。在他的课堂,总能体会到老师恐怕学生不会,听不懂的那种全力,入微。一次直播两个小时有余,将传授进行到底,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让老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快乐的语文生活。这就是无私奉献的师者,仁者——刘恩樵老师。

初次单独请教是暑假里的一次说课,刘老师用数字和字母标出了条条点点的指导,交流后带着刘老师的祝福开始思考。这位“屏幕老师”再次感动了我。更喜欢读刘老师的小诗,不管每天的心情如何,每每读到都会有几分惬意,几分淡然,于是再次捧起心爱的诗词啃下去。

《青春的理想课堂》总是伴随着新鲜,王子老师的每一次课便是如此,充满惊喜与挑战,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更是圈粉无数。在这里我还结识了两位“同学”——北京三帆中学的殷寒君老师和广州珠海的孙月老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老师的样子,学习到了更好的教育理念。经过我们八零后三人组的通力合作最终都收获满满,遇见真的是美好的。

《教师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我是慕名而去,李镇西老师和郑建业老师在这个领域都给予了权威的指导,我对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有了新的审视与认知。

王小龙老师说:“学习不是因为你很优秀,而是你有困惑,所以,才要不断学习”。刘广文老师也说:“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和进步”。于是,我开始追随优秀的脚步,跌跌撞撞,坚定而执着。

 

幸入光圈,温暖流年

 

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努力的模样。

进入新网师的那一天便要学会啃读,写作。我把所有相关的群置顶,恐怕错过什么消息。坚持读书,完成每日“小打卡”,按时上课,每个学科的八次作业及时上交,当作业被评为优秀的时候开心得像个孩子。每一个与书为伴的夜晚,每一个伴着键盘声敲亮的黎明,在后来都显得弥足珍贵。

时间最公平也最钟情于自律的人。疫情困扰的三年,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线上、线下教学走马灯似的转换,让规律的教学不再规律,职业也被赋与了不同的意义和范围,就连作息也断断续续不再完整。为了“啃读”课程里指定的书,所以在每一个睡前,在每一个如厕时,甚至在每一个能捧起书的任何空子,我都一定让读书这缕阳光挤进心里。幸运的是,我不仅如愿如期完成了“啃读”作业,宝贝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养成了随手读书,一读拽不出来,还自我陶醉的读书好习惯。一对母子,一对书虫,一路阳光,一路书香。

《“全语文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是理想课堂最先阅读的内容,也是刘老师“全语文”的主张。课程必读的《余映潮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让我用力得思考“什么是语文教学?余老师说:“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理性思考什么是语文教学。这种思考需要分析、提炼与概括,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把握分寸,远离粗俗,崇尚高雅,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通过阅读,也开始思考自己理想课堂的样子,有些模糊,却又真切。

回归本源,师生共读

 

 

喜欢书香弥漫的教室,一群沉浸书中的孩子,还有一位捧书啃读的老师,他们时而安静,时而笔尖划过书本,时而三三两两轻声交流,我想这应该是最初的语文课堂吧。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而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阅读的自由天堂,徜徉于文字的海洋,老师则是领航的同行者。

诗意般美好,师生幸福快乐

 

 

语文即生活,老师对课堂内容的选择与把握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决定了这节课的大半幸福指数,有效的教学才有了课堂的质量,同时改变了学生的课堂状态。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经历的美好课堂生活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奠定学生幸福生活的基础。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应该将课堂作为幸福的一部分,设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寻找诗和远方。

 

用文字的光,照亮师生的生命

 

 

王尚文先生曾说过,推开语文教育之门,应该可以看到一边是田园(汉语教育),一边是花园(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师,不可能忽视的就是文学教育,否则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我喜欢抱着文字取暖,所以把暖传递给学生,将文字排列、重组写进自己的生命。

《现代极简技术》封面那句“大道至简,变革非凡”至今犹记。学习过程中参加芦笋录屏大赛获得了优秀奖,现在看那帆布包还甚是欢喜。我的班级故事被写进了《极简小妙招100》。王子老师说,教学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极简技术不是我们用来炫酷的,而是服务于现代教学。我的课堂也因此增添了不少趣味。

半个学期的学习是那样紧张而快乐,暑假里跟着秋季课程准备了一系列的书:《改变,从写作开始》《教师阅读地图》《爱心与教育》《重读苏霍姆林斯基》《重读陶行知》;为了缓解自己啃读的节奏还跟着大家一起阅读《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大概念教学》《学校是一段旅程》《学生第二》《叶嘉莹系列丛书》等。

然而,对于秋季的课程是充满遗憾和愧疚的。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一直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中度过,未能坚持上课,其中第六次作业还需要补交。这一段日子或许是生命中较为灰暗的,也恰是在这时是啃读陪我度过。床头的书在那里,就会觉得踏实,安然。多少睡不着觉的夜晚,不知湿透过多少书页,它们都默默承受着,另一边还安慰着我。原来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坚实的依靠。

一个人总要有一段时光温暖了岁月,照亮了生命,我是这样的幸运。

 

传递光芒,初心不忘

 

纸上来得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学艺”近一年,收获还是颇丰,被名师引领,被优秀熏陶,而我欲做一个传递者,将光投向充满希望的地方。

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理想的课堂设计》。例如执教《诫子书》一文,我设计了教学元件: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对于今天的时代背景和孩子将来的生存环境,家长更有诸多的劝诫。请家长为孩子写一封《新诫子书》。此教学活动意在将语文课堂扩大化,延伸到家庭教育当中,使父爱更有厚度。让家长参与课堂教育教学,尤其对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更深感必要,通过这种方式一定意义上完成了陪伴,以古人为鉴,共同达到“修身、治学”的目的。同时,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中的作用,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赞许,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学以致用。教学《蒹葭》一课时,我将极简技术应用其中,先通过微课走近《诗经》,后在微视频中快速了解“伊人”的含义,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在最后的“创写”环节更是新意百出。让我们不得不去想,给孩子一个舞台,他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精彩。

最大的收获还是阅读与写作。无论是隔屏打卡吟诵的“诗词小达人”,“名著啃读群”的交流会,还是“浅词小诗”的展示,以及升到高中的弟子“微”过来的一张张征文与写诗的获奖喜报分享,读书改变着我,以及我的学生们。

2022的岁余注定是不寻常的,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都阳了,外面的世界仿佛又不敢触及,索性居一室之内,静静的啃读。珍惜剩余的网课吧,即使十八线的主播也成为了元老级别的。凡是过往,随风而去,心向远方,储存阳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练就网课和啃读的“九阴真经”,迎接没有疫霾的202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追光而遇,沐光前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