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读书四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所谓读书者,既包括读有字之书,也包括读无字之书;既指读书本之书,也指读实践之书。所谓“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大概即蕴此意。受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启发,斗胆拟此“读书四境”之说,纯属个人读有所思任意乱弹,随心所欲姑妄言之,乞方家不吝拍砖也。

 

01

读书第一境:启智求知之境

 

涨姿势的图片
人之初生,一片鸿蒙,故少儿教育谓之开蒙、启蒙,儿童读物谓之蒙学读物。所谓孺子可教,即通过读书、教育,启发慧根,明心见性,使其拨开不更世事之混沌懵懂,而由蒙昧至清明、由无知到有知、由野蛮而文明,学会生活常识,习得人生道理,从而摆脱动物性而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文明人。此境也,乃读书求学最基本之目标,一般受过初级教育者,智慧初开、文明初习、智识初得,能知荣辱、明正误、懂进退,基本可达此境,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初级门槛。但也不尽然,君不见熊孩子于高铁车厢大声喧哗者有之,于市井街头肆意追逐冲撞行人者有之,于餐厅酒肆随意惊扰他人饮食者有之,甚至高空抛物伤及无辜而若无其事者亦有之……熊孩子们背后往往站着的是一群熊家长,不仅纵容熊孩子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而不稍加管教,甚至面对旁人善意提醒还颇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邪说歪理。熊孩子之野蛮蒙昧已为人所厌,熊家长之可气可恶几可言之?夫子曰:非人哉,非人哉!熊家长当与熊孩子一道重新回炉,祛野蛮、习文明,了知对与错、是与非等公德常理,苦练人之所以为人之基本功也!

 

02

读书第二境:知行合一之境

 

 

关于读书到底有用无用的话题和争论,多年来始终不曾停止。其实,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人,命运一般都不会太差,何也?因为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逐渐内化、滋养、成长你的生命,并最终构成你生命的一部分,进而影响着你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高度以及对生活、对人生乃至对世界的态度,并最终形成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其实就是通过读书,不断获取知识、启发思维,从而不断丰盈你的生命,充实你的人生,进而拓展视野、开阔心胸,激发梦想、确立信念,提升境界、放大格局,让你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也更远。读书之最“有用”之用,是通过读书不断打开你的生命,让生命得以蓬勃生长,不拘不泥、不偏不执,无怨无惑、无忧无惧,逐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展露生命最健康明朗的模样;同时读书之用还在于习得方法,正确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在遇到问题面对难题时,更能“善假于物”,从而求得最佳解决路径与方法。世事洞明不断了悟,格物致知思考辨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恰如荀子《劝学》所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读书至此境也,当是查乎天地、尽心知性,知之并行之,将书中道理、人生体悟落实于生活中、践行在行动上,以实际行动“修齐治平”,在知行合一中担当责任使命。当然,由于个人禀赋、智识悟性乃至眼界格局等种种不同,面对人生的困惑、生活的难题各有其不同的应对之策,从而成就了千姿百态各自不同的人生。面对荣辱得失、升降起落,是拘于外物患得患失,还是处以平常之心坦然面对?面对沉重肉身的束缚,是蝇营狗苟自甘堕落,还是超越庸常自有一番清风朗月?面对人生逆境、生活困顿,是陷足于泥潭难以自拔,还是努力突破禁锢撑起一片天地?……所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我们的智慧、识见、选择与决断。近来有一则关于“二舅”的视频意外走红网络,大约就是二舅的人生智慧实在令众人钦佩有加。面对乏善可陈的不幸人生与接二连三的重重磨难,“二舅”以大智若愚的坦然与游刃有余的从容,远远超拔于苦难之上成为一个生命的强者!“二舅”教会我们:直面命运给予的躲无可躲的一切,尽自己所能谱写属于你的独有人生之歌,你就是人生赢家!“二舅”的人生,应是读书至第二境最极致的写照罢。

 

03

读书第三境:格物求真之境

 

 

清代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提出治学悬思、苦索、顿悟“三境界”说,并借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宋词三佳句来作喻。推论读书至第三境,大略类此治学之境。《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入此境,乃是博览群书而有疑,疑而审问、慎思以求真,于是明辨、笃行,不断深入探究、苦苦追寻、穷根究底、寻求真相。入此境者,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只不过经过上穷碧落循环往复的求证探寻,斯山斯水已非昨日之山往日之水。入此境也,有目标而笃行不辍,勤耕耘兮踔厉奋发,苦求索于抽丝剥茧,求真知也得大欢喜。读书入此境者盖寡,非有志有为并有毅力者不能为之,于此境孜孜以求兢兢业业者,亦多为学有所成受人尊敬的饱学之士及成绩卓著者。举个较为熟悉的例子,2021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北纬四十度》一书,其作者陈福民先生是笔者大学时授业老师。书中收录的十一篇文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老师笔下的这些事件这些人物似乎又不同于过往印象,纠偏、修正、求真、复原,或许便是老师著作此书的初衷。因为老师在漫长的历史阅读中不断生发兴趣、产生困惑与思考,进而通过继续阅读或者解决了疑问或者加深了疑问,“果真如此么?”“一直如此,便对么?”乃至于不搞清楚不整明白就会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很不甘心”,于是“尽自己可能把‘二十四史’中与本书论题和人物故事相关的材料又摸了一遍,还包括各种断代史、专业史、历史理论及古人的笔记。”在基于史实不断深入思考往复进行探究基础上,老师又在北纬40°沿线进行了十数次的实地探访、比照辨析、沿路追寻。就这样,以历史为经,沿北纬40°地理带之纬,既读有字之史书,复勘无字之地理,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在北纬四十度的前世今生里,一个个在历史烟尘中半遮半掩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作者笔下以更清晰更本真也更生动可感的样貌姿态渐渐隐现:费尽周折推行“胡服骑射”、极大推进文明融合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却因缘际会匪夷所思于“沙丘之变”死于非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鲜卑族中原化而以“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其弃旧图新的政治远见及厉行改革的一波三折简直令人拍案称奇;令“懦夫愧色”的“和亲公主”王昭君们那埋葬在历史深处的艰辛、贡献与默默牺牲,让人钦佩之余又不禁深深叹息;宽仁爱兵的汉之“飞将军”李广果真只是“惜乎,子不遇时”而写就了不如意的失败的一生么?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甥舅二人,以其卓越军事天才、过人胆气和惊天之勇,为汉武帝的青春帝国赢得安全与荣光,一向“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太史公在呈现其卓著历史贡献时,真的做到了毫无个人喜恶偏好的客观公允么?……在对一段段历史的抽丝剥茧的深入追索中,宏大的历史叙事间那些隐秘的逻辑常理及隐藏的诱人细节,如草蛇灰线般被作者寻踪追索,不断发现并发掘,于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调整历史故事的讲述,重新塑造历史人物”,而“打开一种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伴随历史真相逐渐复原,探究追寻之旅得以达成,于是一部兼具文学意义与史学价值的饱蘸心血之作《北纬四十度》终于呈现。读书达至此境,多属“自讨苦吃”,在不懈探寻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痛并快乐着”,获得的应该多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及自我实现的满足,这也十分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说,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信哉!此境高妙且颇多诱惑,乃是吾辈之努力方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04

读书第四境:圆融通达之境

 

读书由第三境而入第四境想来不难,是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并深入研究探寻的必然结果。入此境者,更多的应是掌握本领域相关研究各方观点后的丰富厚重,是触手所及一切尽在掌握、皆可为我所用的贯通融通,是自由穿行中外古今精神文化之旅的畅然快意,是广泛涉猎、思接千载、“望尽天涯路”的豁然开朗。入此境也,于世间万事,已如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切中肯綮”,“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亦如庄周之梦蝶,忽而“遽遽然周也”,忽而“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入此境者,应类乎习武者之打通任督二脉,气血运行无碍,武功豁然精进,导引天地之气沛然莫之能御,成就天地人之大循环也。入此境也,由“此岸”而抵“彼岸”,跨越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如鱼得水悠游自在,如鲲鹏之“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入此境者,其至人乎?其神人乎?其圣人乎?乃令人仰之弥高之真大师也!近观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教授的授课短视频,感觉老师大得此境之精妙。每集视频中,老师皆如昔日之夫子杏坛讲学一般自如随意展开话题,内容却并不限于话题本身,而是将与话题相关的人物、故事、概念、理论等等信手拈来,言短而意丰,信息量极大。分析的是现象和问题,给出的是思想与方法,听来颇受启发。诸君不妨于网上搜来一听。

以上读书之四境,当是由自发、而自觉、而自主,最终抵达身心自由之境。读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漫漫人生单行道,不能回头重新来过,认真读好有字之书和无字人生之书,不断冲破遮蔽、打开障碍、摆脱桎梏,才会不断成长我们的生命,并逐渐超脱于外在的滞碍牵绊,追寻于精神的成长、思想的自由与心灵的愉悦,成就更健康丰盈的人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闲说“读书四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