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家门口的路名原来这么有文化!

告诉朋友家里的地址,“含元路”仨字一出口,朋友就惊讶地问道:“跟含元殿有关系吗?”

“当然有。”我脱口而出。

我日日走在含元路上。这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不够宽敞,不算气派,两边的建筑也不怎么起眼,但这并不影响它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含元路。

含元路东起东元路,西至太华南路,它是因西侧的唐含元殿遗址得名的。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大朝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升”“如在霄汉”,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是唐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含元殿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可惜这座宏伟的建筑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

大明宫遗址公园方方正正,它四边的马路也都很有讲究。

东边就是南北向的太华路,这当然是一条有名堂的马路。

涨姿势的图片

太华路南起城东北角立交桥接环城东路,北至徐家湾工业区。1935年大华纱厂迁至此处,门前的马路就叫大华路。解放前大华纱厂是西安工人运动核心,“西安事变”期间,大华职工救国会是西安救国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当时,大华纱厂的北边还是农村土路,1954年铺成沥青路,改名太华路。

大华纱厂的旧址,就是今天的“大华1935”。

南边是自强路。

自强路旧称“五门街”。当时大明宫南墙有门五个,正门名丹凤门,向东有望仙门和延政门,向西有建福门和玄福门,称为五门(或午门)。白居易在《登观音太望城》中写道:“遥认微微上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描绘的就是当时百官凌晨早朝由西街进入大明宫的情景,百官们提着灯笼照明,远望此路似一条星宿带。

1932年,这条街道成为火车站以北第一条马路,得名“一马路”。1937年,取“自强不息”意改今名自强路,成为北郊横贯东西的主干道。

我以前不知道“一马路”的名字,却对“二马路”熟悉无比。单位家属楼的大门就开在二马路上。知道曾有过一马路,一下子对二马路得名的原因恍然大悟。

 

只是,原来曾是贯穿东西的主干道,在记忆中却不过是一条硬化后的小路而已,还弯弯曲曲,两边多是杂乱低矮的自建房,还不如我老家的农村呢。

如今的二马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望仙路。如今的自强路气势恢宏,今非昔比,尤其是自强东路,下有隧道,上边就是火车站,北边是丹凤门广场,完全是现代化都市的模样。

生活在这里几十年了,眼前的景象很难让我和记忆中逼仄压抑的自强路重叠起来。

西边是拾翠路。这是一个一看就诗意盎然的名字。

 

拾翠路就是以前的建强路,是大明宫西侧南北向主干道路,位于大明宫拾翠殿西侧。诗圣杜甫曾在《赠翰林张四学士》中写道:“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建强路临近拾翠殿院落,为了体现历史文化,建强路断头路打通后更名为拾翠路。

北边是玄武路。

 

玄武路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北侧,东西走向,南邻玄武门旧址。大明宫玄武门防御系统之复杂森严,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据考古测量,这里的玄武门只有一道门,门上有楼,体积十分庞大。

能住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周边,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平日里去公园遛弯自不必说,就是偶尔走在拾翠路、玄武路上,都有闹中取静的感觉,全然没有其他地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闹腾。

在二环里边有这么一个所在,休闲时就像走在历史中一样,感受它的悠久,体会它的文化,怎能不珍惜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你知道吗?家门口的路名原来这么有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