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

“岂止巴黎,舞会,哪儿都是一样的。″

“我在想焰火的事儿。我们的人生也好像焰火。″

“不,他不叫洛蒂。叫于利安。维奥。″

涨姿势的图片

今天只读了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 《舞会》,第一遍读完我其实很懵 :它讲了一个美丽的日本女孩子到法国去参加巴黎舞会,在舞会上她成为全场的焦点,并和一位法国海军军官跳舞交往,互生好感。多年后她仍然记得那位军官的名字。你看它多像一篇肤浅的带点恋爱脑的小故事!于是就怀疑它怎么可能成为大师的代表作呢?立即便想,在文字背后肯定有深意!

 

于是我上网查了它的评论 。果然这篇小说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批评了当时日本盲目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时人笃定西方的月亮要圆一些 。而学得一身欧美洋派的女主人公,外表虽然令人惊艳,骨子里其实知识浅薄,目光短浅 ,内心一片苍白。作者通过侧面勾画法国军官的语言、神态 ,于无声处对她表达了鄙夷与讽刺。

 

哎,读小说如果偷懒不去看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 ,是无论如何读不懂,也体会不到妙文的好处的。

 

美好的《春七日》

 

德富芦花的《春七日》快读完了,这本18万字的小册子给我带来的是身心的放松与愉悦。里面收录的全是一些短小精干的小品文,写景状物非常细致优美 ,叙事也简单明了,如炎炎夏日忽然吹过一阵山风,清清爽爽令每个毛孔都甘畅。编者在序言中说,无论是落霞香山还是花月秋夕,一经作者的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让人获得持续的美与感动。全书读下来,果然如此!

 

来,让我摘录一节,再来感受这种美感:

 

“信步来到地头,伫立田间。抬眼望去,只见月亮已远离那一大片竹林上空,月光如水银泻地般覆盖着苍穹,猛然间让人感觉如置身水中。星光黯淡,远处冰川一带的森林浅淡如烟。我一个人静静的站着,身旁的桑叶、玉米叶在月光下泛着青光。微风过处,棕榈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向月亮低声倾诉。我所至之处,露珠轻轻地滑落草叶,鸣叫的虫儿四散而去。远处草丛中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如此皓空明月,想来它们也无法入眠吧 。″

 

真美呀!

 

知音

 

耗时半个月读完了《六神磊磊读金庸》。这本书我是睡前当作消遣书来读的。倒不是因为六神磊磊写得浅薄,而恰是评述到位,文辞意气风发,毫无凝滞之感,让人身心得以放松,读得非常舒适,而且有不忍太快读完之感。

 

年轻的六神花露水真的是金大侠的知音啊!解读金庸的多去了,为何他还因解读金庸而名噪天下?只因读到了大侠的骨血精髓,而非止于皮相。而且语言之灵动,思考之欢脱,可谓打通了任督二脉,开辟出了一个朗朗新天地,感觉他已超越了前辈。

 

好的书评,是为原著加分的,为之更添了几分动人魅力。花露水做到了。

 

 

关于童雋先生

 

2020年1月,我读过一本有关建筑的书《东南园墅》,作者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位泰斗级人物童寯(Jùn)先生,今天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标题叫《梁思成背后的男人》,那男人是谁?是童寯先生!好像有点滑稽哟!这标题说老实话取得很烂,令人心生反感。你写童寯就写童寯吧,干吗非要拉梁思成作招牌呢?难道童寯的大名不值得作为大标题大书特书吗?梁思成是个优秀的建筑大师,童寯难道不同样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吗?要知道,他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参与设计的工程有200多项,在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致力于建筑及园林理论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只是由于他缺乏流于世间的种种噱头逸事新闻,所以普通人知之甚少。再转念一想,在这个浮躁得只有3秒钟耐心的时代,在微信公号日益式微的阅读生态下,文章的作者肯定是想尽可能多地吸引众人的眼球,于是乎,只好出此下策。

 

我又去重温了前面读了《东南园墅》所写的读后感《东南园墅:情趣远甚方法与技巧》,这一次更感亲切了,因为对作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童先生梁先生这一代学人,其渊博的学识、高深的艺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倦的专业精神,那种将个人理想与家国理想融为一体,挑起启迪民智的担子,对学术研究非功利的热爱,实在令我们这些后人们仰慕崇敬且向往。

 

文人志趣

 

在《重走》中有段闲笔。说1912年创办曲靖师范的谢显琳先生曾写过关于曲靖师范、中学的一些回忆。说他自述道,”余之生活犹然一学生生活也,大布可衣,藜藿可饱,一切嗜好未敢妄沾。″文人志趣何其可叹,只是这样的地方知识分子,很难有机会被更大范围的人们注意。

 

生活完全可以如这位谢前辈,全然一副学生生活模样,生活标准可以降到最低,坏的嗜好一律没有,每天简单而富足地写写字读读书跑跑步,吃饱穿暖睡足,富贵名利于我浮云焉。把日子浸泡在一杯清茶中,既清淡又悠长,不觉清苦反觉划算。

 

清醒的认识

 

《重走》读了大半,漫长徒步行将结束。这真是一场作者写作与读者阅读都甚觉辛苦的旅程。这本书弥漫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行文朴素,史料庞杂,节奏缓慢,时空随时切换,很容易让人疲倦,注定不是一本讨巧的大众畅销书,甚而至于可说很小众。书中可以看出,杨潇对于他正在进行的事业,心中有着足够的清醒,原来走出舒适区,实在需要一把毅力。在我而言,就算是最轻松的阅读,也是如此:

 

“我仍然认为无休止的旅行、观影、清谈和漫无目的的阅读是珍贵的,可倘若我们真的想要`创造'出什么,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生志业',那需要强烈的信念感、长久的忍耐和把真正凝聚起来的心力。″

 

前途漫漫,世事苍茫,行走的路上,实在很需要这样的信念感、忍耐和心力!昨天看一则消息,97岁的诺奖获得者还乐观地说:”我才90岁,再发明个什么都来得及!”嗯哪,我们,所有人都好年轻,一切都还来得及!

 

余韵悠悠,兴味悠长,人间至乐,大抵如此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余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