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让我烦恼,也让我越来越离不开

为了确保观剧有良好体验,我看剧前总是先找弹幕开关,关掉后才能安心追剧。
清清爽爽的屏幕,上边没有花花绿绿或快或慢从右至左移动的弹幕,我的心才能静下来,很快沉浸在剧情之中。
弹幕算不算“秀”我不知道,但毕竟是后起的。在它出现之前,我早就养成了自己的观剧习惯。一个习惯养成了,哪怕起初它是被动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弹幕呢,要想改变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那就是我的舒适圈,我呆在里边自在。若是从里边探出头来,只是瞄了一眼外边的弹幕世界,天哪,心理的不适先放一边不提,生理上已经产生头晕、眼花、想呕吐等等症状了。
老老实实观剧不好吗?搞出个弹幕是为哪般?
要不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大呢,身处“无弹幕不视频”的世界,我从最初的讨厌、不理解、死命抗拒,到和弹幕和平共处,再到现在……我已经离不开弹幕啦。与弹幕和平共处(点击可看)
看《披荆斩棘的哥哥》纯享初舞台,我关掉了弹幕,只为专心欣赏音乐。

涨姿势的图片
只见一个抱着吉他、穿着摇滚范儿的歌手弯着腰斜斜地跑了上来,边弹边唱:“我那可怜的吉普车,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它在这个城市里,过得很压抑——”这几句一出口,我不觉坐直了身体,好听好听,是我的菜。
我当然知道歌手叫郝云——字幕上有,还知道这首第一次听到的歌叫《活着》。《活着》是他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但郝云到底是谁?他有哪些作品?我一概不知。

《活着》以轻松、直接的态度道出了一个生存法则:活着不易,活着就是折腾以及享受折腾。歌词写到了普通人的心里去,没有华而不实的空口号大场面,平铺加上直叙,再由郝云浑厚的嗓音演绎出来,太能引起像我这种平凡人的共鸣了。
这样的歌手我怎么不知道呢?他有名吗?名气大吗?代表作都有哪些?……一连串的问题冒了出来,我赶紧打开弹幕,想从中找到答案。
果然,弹幕中有我想知道的答案:
郝云!郝云!郝云!
好听!好听!好听!
郝云,我的最爱!
……
此时,弹幕能让我对自己的审美产生信心:原来有那么多人跟我的感受一样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既有自己的喜欢也被别人喜欢的欣慰,可是也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了些许遗憾。

这谁啊?唱的啥玩意儿?难听死了!
我这么想的时候,也希望从弹幕中找到同类。打开弹幕,发现一群人在疯狂地喊着此人的姓名,还说他有盛世美颜,还夸他的歌唱得越来越好了……我没想到他的粉丝会这么多。
是我的欣赏有问题吗?不会,审美当然是有差异的,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只是说明他不是我喜欢的那一款,并不能证明我的审美不行。
我总是能从弹幕中找到对自己心理产生积极暗示的理由,这也算一种本事吧。
当然,有时我也能看到一群人跟我一样吐槽,我就觉得吾道不孤啊。
你看,我看个剧把自己整得有多忙:有时觉得弹幕太多太烦必须关掉,有时看到精彩痛快的地方赶紧打开弹幕想看别人都在说啥,有时看到糟糕透顶的地方希望在弹幕中找到与自己看法相同的人在吐槽……
有时,弹幕还充当了扫盲的角色。比如有个梗出来了,人家都哈哈哈大笑,我却get不到笑点。这个时候,我基本都能在弹幕中被普及一个奇怪的知识点,然后也能跟别人一起哈哈哈了。
有时候,看到精彩的弹幕,我都想隔空和对方击个掌。
有时候,视频本身我不觉得有多好笑,可是弹幕常常让我乐不可支。
一个人在家里对着电脑追剧,生生追出了在影院里和一群人一起观影的体验。弹幕,已经成了我观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若看的是双语影视剧,那我就更忙了。既要盯着下边的中文字幕看,这样才能了解剧情,又想看看上边飘过的弹幕,经常顾此失彼。
不过现在我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第一次关掉弹幕,认认真真看剧;二刷三刷时再打开弹幕,看看弹幕里的新世界。当然,这得是个好剧,值得一刷再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弹幕,让我烦恼,也让我越来越离不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