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那些事儿(五)

从考前走进考务办公室起,同一个考场的两个监考老师就必须像连体人一样,片刻不可分离,直到完成整个监考过程。
两个领了试卷的监考老师,必须同步按照规定的路线向考场走去。中途不能上厕所;不能看时间还充裕,其中一个就去办公室拿个水杯或者放个东西。反正俩人要互相监督,绝对不可分开。
考完后,俩人还是得同步回到考务办公室,上交完所有东西,出了考务办公室,才能正常活动。
如今教室后边的墙上都挂着一个表,方便老师把握时间,也方便学生看时间。毕竟现在戴手表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带着手机进教室悄咩咩也就算了,要掏出来看时间还是有点问题的吧,这是对老师说的。学生也需要知道时间啊,按要求学生来学校是不能带手机的,但如今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带手机有时候真是太不方便了,不少学生还是会带手机的,进了教室,自觉的学生就会把手机放进专门的柜子里,等放学时再取出来。所以你看,教室里挂个钟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教室做了考场,那是要把所有的表取下来拿出去的,决不能让监考老师和学生看这个表来确定时间。
是不是也挺魔幻的?
每个教室一个表,快或慢个一半分钟也很正常,平时上下课大家都统一听铃声,教室后边的表提供的时间仅供参考,没人在乎这个小小的误差。但如果是重大考试,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多半分钟少半分钟在某些家长和考生那里就是天大的事故了。
一个表一个表校对吗?似乎依然还是很难让几十个表都精确到秒吧。如果做不到完全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广播室统一把握一个时间,通过广播系统指挥所有考场同步行动,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考试真的没小事,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隐患。
考生当然可以戴表,但这个表必须是机械表,要经过金属探测器的探测才可以。

涨姿势的图片

监考老师也一样。进考务办公室时,也是要逐一经过金属探测器检测的,手机自然不能带,电子表也是不行的。
九、从前的监考老师还得化身鞋匠
好些年没参加过国家级考试的监考工作了。
高考、中考、自考等等考试,自然都是放在学校的。在这些考试中担任监考工作,好像不是每个教师的必然任务,却也是不少教师正常工作的一部分。
如今的监考工作依然头绪繁多,要求严格,责任重大,与过去比较,还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但有一点,可能会让不少监考老师感到轻松,就是省掉了一个重要的收尾环节——装订试卷。
终考后,回到考务办的监考教师,必须面对桌上的一堆工具。
这些工具有线绳,有大头针,有锥子,有夹子,有浆糊,有小刀,是用来装订试卷的。
试卷装订比较复杂。
先将试卷上下左右对齐,用大夹子固定起来。试卷左侧在印刷的时候已经标出了三个小圆圈,用锥子把三个小圈扎透,再用大头针穿上线,在三个孔洞来回运针一圈,最后在试卷正面打成一个小结,在薄如蝉翼的密封条背面抹上浆糊,贴在这个打上绳结的地方。
这是第一步。
每个试场还有一张土黄色的牛皮密封纸,上面印制了密封线和规定锥孔的位置。监考老师必须按照试卷密封线所标出的位置,把密封纸对齐折出一条线来,再用密封纸包住试卷的左侧。密封纸上的密封线和试卷上的密封线必须对齐,确保试卷上的考号、姓名等信息被封在里边,但考生答题的位置却不能有一个字被封在里边。有些考生写字离密封线太近,缝的时候深一点浅一点都不行,真是一个考验技术的活儿。
用密封纸包好试卷后,再用夹子夹住两头,预防密封纸和试卷错位。然后又得用锥子依次在规定位置扎眼儿,顺着锥孔上下来回走线。装订时从右起针,针线从右至左,到头后再逆方向回针,一圈后回到起点,最后将预先留的线头和最后一针的线头打成小结,交给检查人员检查。
试卷比较薄时,锥子扎眼儿相对容易;试卷比较厚时,锥子扎半天都扎不透,有时针眼还容易扎歪斜了。
图片有些监考老师缝得又快又漂亮,也有人很笨拙,缝得歪歪扭扭。检查人员要一张一张翻看,既要确保考生所有信息都封在里边看不到了,也要确保考生写的任何一个哪怕毫无意义的字也得看得明明白白。用这个标准一衡量,有些考场的试卷就得返工重新装订。若是检查不过关,心里一紧张,忙中常常出错。经常有监考老师不小心被针刺破手指,流出血来,尴尬万分。
过了检查这一关,人人都会长舒一口气,剩下来的程序就简单了。
还是要用薄如蝉翼的密封条先把打绳结的地方封住,再装进试卷袋。试卷袋上还有一个密封条,封起来就可以交差了。
至今回忆起以前密封试卷这个程序,还觉得心有余悸。
如今好了,自打出现了答题卡,装订试卷的工作就彻底画上了句号。
现在,每个考场有两个袋子,一个装试题,一个装答题卡。只要分门别类装进去,再用封条把袋子口封起来就可以了。
从此,锥子、大针、绳子这类工具,算是彻底退出考试了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监考那些事儿(五)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