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蒜皮对爱的消耗

—读《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有感。

 

作者小林美希,是劳动与经济方向的记者。本书是她采访手记集合,写本书的起因是一起故意杀人案,“2014年,一名70岁的女性殴打丈夫(79岁)并致其死亡。案发前36年,这名女子就知晓了丈夫的背叛,而在36年后才爆发,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愤怒,将病榻上的丈夫殴打致死”。恶向胆边生的这一刻,这位妻子一定是理智抛在一边,任由积压多年的怨恨情绪控制自己的身体。

 

类似的悲剧发生过后,总会给人们警醒。人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境遇,不刻意训练克制自己的欲望,人人都可能会作恶。

 

这本小书,从几位妻子的视角,详尽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如何一点一点地浇凉浇透妻子们原本火热的心。不顾妻子怀孕照常去喝酒,不愿给孩子换尿布,借口加班不带孩子,认为家务天然地属于妻子……诸如此类的行为,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是当它们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变成横亘在夫妻二人之间的大山。

 

例如书中的这一段心理细节描写,就让我强烈地共鸣。过往那些独自带孩子们的经历和感受扑面而来。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也时常陷于类似的境遇。现在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才逐渐“自由”。一个家庭里,如果丈夫不改变,不分担,那么妻子的体验一定是糟糕的。

 

“唉——吃烤鱼要一根一根挑刺,太费时间,所以好久都没吃了。好想吃烤鱼啊——啊,真想细嚼慢咽地吃一碗糙米饭。30分钟就行,让我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地待上一会儿吧。好想慢悠悠地读一张报纸,慢悠悠地泡个澡,消解消解一天的疲劳。好想好好洗洗头,而不是一边用眼睛瞟着孩子,一边匆匆忙忙地用洗发水把头发搓搓、三下两下冲干净完事。我也想去剪头发,还想喝杯热腾腾的现磨咖啡。唉,可要是不小心把咖啡洒在孩子身上,那就危险了。所以,喝不了哇。”

涨姿势的图片

所幸跟岛国比起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已经不知道要好多少,即便仍然会有那些让我们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但个例不能抹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两性之间日趋于平等的地位,全都是女性们用能力和成绩换来的。女性自立自强,自然有十足的底气。

 

其实,读类似的文字并不能令人愉悦。这类文字里透着的,是真实,是无奈,也是无力。你能一点一点地知晓她为何无力,她为何得不到帮助,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合谋。要彻底改变,也并非她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偶尔读这类文字是让自己保持觉察,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让人神往的美好,还存在诸多无奈无力的真实。

 

说起来,鸡毛蒜皮对爱的消耗,太常见了。不管在哪里,不管何时,都存在。但并非没有解法,最根源的解法就在于:不把自己现时所拥有的一切认为是天然的,理所应当的。而是感恩,去觉察,在表象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

 

爸爸们(妈妈们)之所以能全力奋斗在职场,下班了还能出去嗨,是因为有妈妈们(爸爸们)、长辈们在默默支撑,承担育儿责任。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皆能完备的选项,每一个“要”的达成,都要求实打实的付出。

 

一个家庭要建设好,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的努力。家庭或是职场,并非天然只能由某一方才能做好。而是双方都要做好,尽自己所能地做,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鸡毛蒜皮对爱的消耗,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对劳累了一天的彼此多说一句关心关切的话语,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谁不希望沐浴在爱的氛围当中呢。用爱意和主动承担责任的行动来化解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苦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鸡毛蒜皮对爱的消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