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父母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不禁感慨,现在什么节日都有,再发展下去真的是天天都是节日,各种节日多的我都数不过来,小时候的认知里节日只有个位数,现在不仅突破两位数要往三位数迈进。生活需要仪式感,可是天天过节仪式感还有吗?

涨姿势的图片

我的心中一直觉得不可能有的几种现象,第一就是有没打过自己孩子的父母,第二这个世界有一辈子不吵架没红过脸的夫妻,第三有争做家务的夫妻。

 

我一直认为不打自己的孩子父母不存在,因为孩子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天使,尤其端详睡着的娃娃,那可爱安静的面容让你觉得动手打孩子,自己真的是恶魔。可是孩子有时候闹腾起来你觉得你生的孩子就是小恶魔,真是恶魔与天使并存。所以我一直觉得不打娃父母不存在,可是有一天遇见一位同事,无意中说起娃们的事情,我随口问:“你打过你的娃吗?”她说:“娃那么可爱,怎么能舍得打呢​!”她肯定的说就是没打过娃,我一下子蒙了,原来真有人没打过娃,她又说孩子所有的闹腾都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就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了,原来粗暴都因为没有耐心去寻求真相,总想用简单粗暴的武力快点结束问题。也从没想过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暂时做到息事宁人,殊不知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的可能终生的。后来等到我看到这样的观点,童年的伤害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我一直在想我给娃带来的伤害是不是也得用一生去治愈呢?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可恶,可恶到面目狰狞,我耳边浮出娃的话:“你对别人总是好脾气,曾来对我都没好脸色!”我以前以为是鞭策娃现在觉得是伤害他。

 

所以我又觉得我以为的三种不可能存在的现象,理论上应该有。

 

以前我也认同,娃娃确实有必要适当被惩戒,我不知道从哪看到一巴掌有时候胜过一大推的说教,我深以为然,同事之间也会说孩子不打不行,学生要是自己的娃早就不知道打过多少次了。就这样我给自己打了娃找到自我安慰的借口,但是内心深处每次打娃还是留下自责,甚至有时候看着泪眼汪汪的娃,自己也是泪如雨下,真是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娃,娃娃懂事的偎倚在我身边,替我一边擦去眼泪一边说他错了,他一定改,以后再也不惹我生气了,我瞬间内心充满了感动和自责,会脱口而出对娃说对不起。还不忘掩饰自己的自责,说自己是为他好云云,想想自己也真是虚伪。

 

我的认知里真的无法理解天下有不打娃的孩子,可是那个对我说娃娃那么可爱,不舍得打的同事,着实让我反思一番,她的孩子确实优秀,一直是学霸级别,在她眼里哪哪都是优秀,她是我们同事中公认会夸孩子的妈妈,每次遇见我都在说娃娃又怎么优秀,我多少都有点嫉妒了,不过更多是羡慕。

 

有一次,她的亲戚也是我的同事,说起她的孩子,我就直接说她的娃娃太优秀了,我感觉她的娃就是完美的化身,然后她的亲戚说她的娃自身也有一些问题的,并列举存在的问题,我吃惊原来她的娃也有不足之处。

 

暑假里她的娃和我的娃一起学车,几个孩子都非常出色,有南大的,有苏大的,扬大的,徐州医科大的,我家的娃说跟他们一起学车有点压力,不过几天下来,娃娃和他们都玩的很融洽,慢慢我也瞧出一些端倪,我同事的娃在动手协调能力方面是欠佳的,几个娃都顺利通过科目二,就他一个没通过,回家情绪非常低落,她妈妈吓坏了,跟这个人,又跟那个人,说是教练的问题,又提出退费不上。我们几个家长都很担心,后来还是我同学的太太,她孩子也是一起学车的,她最后把事情给解决好了。我们一起等待娃娃们科目二考试的时候,她给我吐槽一些关于这个娃的一些事情。我恍然大悟,我同事的亲戚说同事的这个孩子自身也有一些问题,不是所有方面都完美应该是真的。

 

后来我总结一下,她最大的优点是有耐心,父母有耐心就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教育。我姐姐的娃们也都特别优秀,我仔细回想她教育孩子的种种细节,也是总结出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夸孩子,有耐心。我的闺蜜中有两个人她们的娃也是很优秀,她们最大的长处就是有耐心,很少对娃发脾气,也说过打娃娃,但是极少。

 

父母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才是最好的教育,无论给孩子创造多好的成长空间,如果不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肯定不能正常成长。

 

有时候会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耐心呵护他成长才是有效陪伴,父母有耐心即使陪伴时间很少,孩子也能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一直能感受到父母是最爱他的人,这才是孩子需要的。

 

有耐心的父母才是优秀父母必备的条件,孩子童年问题确实会映射孩子一生,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学会有耐心。

 

昨天我和老乡的孩子一起散步,也算是别有用心,因为这位老乡和我们家的关系非同一般,我在这个城市隔离以来,他们陪吃陪玩,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太麻烦他们了,他们夫妻一直有个烦恼就是爸爸和女儿关系一直不融洽。我总想帮忙疏通一下他们的关系,孩子的心门紧闭,把我们拒之门外。

 

另外一个老乡的太太请我们吃饭,在餐桌上讲了很多关于婚姻、家庭、孩子的话题,让我这个老乡的孩子感慨结婚太可怕了,我看出她一改以前冷漠的态度,于是饭后趁机提出散步的提议,她竟然爽快同意,散步的过程中,我以想知道她工作中做什么事情为话题的突破口,她顿时来了精神,开始跟我说起她的工作。

 

我在她不设防的时候,把话题转到她和她爸爸关系上,孩子跟我说起美国著名的实验恒河猴的故事,她说她六岁之前,她爸爸都没有陪过她,爸爸对她曾不温和,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她从内心深处惧怕他。然后她在讲述童年的经历过程中,我发现她口气不对,抬头发现孩子眼角有泪。​

 

我瞬间也是心疼,我后来也没多说,因为孩子知道问题所在,只是需要时间去让她自己去化解,我只告诉她其实她爸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既然意识到了,就应该去改变,不是为了自己的父母而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幸福,因为受害者是她自己。

 

我这个老乡确实一直秉承一个观念就是现在孩子太娇气了,小时候他也经常被父母打,老师打,不但没出问题还活得好好的,他似乎还认为自己对女儿不够严厉,他没意识到儿时的伤害会让孩子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全部接受和沿袭效仿施害人,另外一个就是表现出极端的反面做法。

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外公特别会打孩子,我母亲小时候被拽着头发拖着走,头发都被拽掉很多,鼻子打出血都是常事,几个阿姨提起外公都是心有余悸,个个都受到暴打,结果就是我妈中三个姐妹都特别疼爱孩子,疼爱孩子超过生命,我妈包括其中。但是三姨就是特别爱打孩子,据妈说三姨家的姨妹差点被她打死了,如果不被三姨夫发现,结果很奇怪的是差点被打死的孩子对三姨还特别孝顺。

 

现在看来我深深同情我三姨家的那个姨妹,每次遇见我们都是说三姨如何如何对她不公,而她如何如何对她好也改变不了现状,因为她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劝说,也许只有她自己慢慢去反思,真的是用一生去治愈。

 

附恒河猴试验:

 

这个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及其同事一起主导完成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一只婴猴,从出生第一天就被带离开母猴的身边,并让它在未来的165天内和铁丝妈妈还有毛绒妈妈在一起,铁丝妈妈胸前挂有奶瓶,而毛绒妈妈没有,也就是说和铁丝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满足婴猴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和毛绒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带给婴猴温暖的触感和温度。

 

哈洛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得出结论:婴猴对身体接触的需求大过于生理需求,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婴猴只有在饿了的时候会在铁丝妈妈身边,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毛绒妈妈的身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优秀的父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