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阿拉伯婆婆纳

校园不大,花草树木也不多,却也能时不时发现自己不认识的植物。
西南角的银杏树下边,长出了一小片一小片的植物。绿油油的叶子上边,撒着星星点点的蓝色小花。
我觉得它是草不是花,跟它的高度有关吧。它只有几厘米高,几乎就是趴在地上生长的。在我眼里,这就是草的特征。还有它的花,虽是我喜欢的蓝色,却小得像米粒。
用“绿肥蓝瘦”来形容它,似乎也很合适。春日,它的叶子生机勃勃,小小的蓝色花儿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好看却甚是单薄。
你非得蹲下来才能看清楚花的模样。它有四个小小的花瓣,怯生生地在绿叶中探头探脑,似乎对外边这个未知的世界感到既好奇又有些许的恐惧。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种普通平常毫不起眼的植物。
它当然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名字。

涨姿势的图片
它叫什么呢?
在我的想象里,它应该叫个小家碧玉般的名字,就像星星草这样的,既质朴也名副其实。
用手机一扫,没想到它居然拥有一个不短的名字:阿拉伯婆婆纳。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阿拉伯?外来户?婆婆纳?音译过来的?
它还真不是我们这片土地的土著,它的故乡还真在外国,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
阿拉伯婆婆纳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在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时候,有一位叫做阿拉的老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突然想念起自己的老伴。正在这时,他转眼看见自己身下这柔软的草地上开出的蓝白色小花十分漂亮可爱,于是就把这种小花取名为婆婆纳,以寄相思。
这个传说编得很不高明,似乎很想本土化,可未免太笨拙了。一个叫阿拉的老伯,太牵强啦。叫“婆婆”来寄托相思,也勉强可以,收尾的那个“纳”又作何解释呢?汉语也不用“纳”做语气词啊;若是个动词,更莫名其妙了。
另一种说法似乎比较靠谱。阿拉伯指的是它的来处,至于婆婆纳,那是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像婆婆用的针线收纳包。此说法据说来自《救荒本草》,有理有据,听起来就显得可信。只是它的花儿已是这般袖珍,种子只能更小,一般人也不容易观察到吧。
提到一种花,怎么能不知道它的花语呢?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语是健康,寓意很好。
资料上说它通常生长在乡间田野边,生命力比较顽强,会严重威胁到庄稼的生长,不受人们欢迎。
看到上边的说法,我突然觉得它好像小时候在田间地头见到的野草,叫拉架架,挖回家可以当猪草。似乎又不太像它,城里绿化用的阿拉伯婆婆纳比野生野长的拉架架丰腴多了。

有人管照片叫照骗,那差不多是指人物照中美颜效果会让一个人面目全非吧。在植物这里,这句话也是成立的。
我经常想,为什么我总是难以把植物图片和真实的植物挂上钩呢?现在似乎明白了,图片太不真实了。
高大的乔木被憋屈地浓缩在一张小小的照片里,好在是成比例缩小的,还是可以看出影子的。可是,为了突出植物的某一部分,比如花,那就可以在照片中把它放大很多倍,虽然也是成比例的,可还是太失真了。
就说婆婆纳吧,真实的花儿小得惹人怜惜,可在照片里,它不但不小,还能清晰地看到它花瓣上深蓝色的条纹,很是精致,煞是好看。我实在难以把它的照片和它本尊联系在一起的。
不管怎么说,我和阿拉伯婆婆纳算是正式认识了。
认识了一个新的植物朋友,心里还是喜悦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校园里的阿拉伯婆婆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