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雪怎么能叫冬天呢?

拉开窗帘,哇,下雪啦——
屋顶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衣,车子也戴上了白色的帽子,路边白杨光秃秃的枯枝上,向上的一面承载着些许雪花,枝条的一半是白色一半是深褐色,它就这么一副模样,抬头挺胸孤傲地站立着。
还有法桐。
它的枯叶上,能隐约看到部分向上蜷起的叶片上,挽留了一些多情的雪花,枯黄和白色相映,像是国画的意境。更多枯去的叶子,没能弯曲成一种合适的弧度,对经过身边的雪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飘然而去,徒然留下一片无奈。这一切都是淡淡的,有一种孤寂的美,像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那种类型。
不细看,就发现不了空中似有若无的雪花。是的,雪不大,也许飘了一夜,也只留下了屋顶、车上和树枝树叶上那么一点点痕迹。路面湿漉漉的,可见气温也没能降下来,落地的雪花只能变一种形态留在地面,给空气增加一丝丝潮湿的气息。
这也就足够了。

再小,它也是雪啊,有了这些雪,冬天好歹像点样子了。是的,没有雪,怎么能叫冬天呢?
天真是随我意。
雪花渐渐大了起来。坐在窗前,能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它们淡然地在空中飞舞,地心引力对它们也无法产生绝对的作用,它们似乎可以自己选择飞舞的方向。它们似乎是为了不让地心引力面子全无,就选择了总体向下飘舞的姿态,但它们必定是自由的。你看,有些雪花选择在空中暂时放慢下降的速度,有些雪花选择打个转再接着飞,有些可以横着飞甚至逆着向上飞。有几片飞到窗前,探头探脑地往里望了望,不屑地扭转身飞走了。
它们在空中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随心所欲让人羡慕不已。
涨姿势的图片
一年四季,阴晴雨雪,为什么其中的某些自然现象就能给人更多的联想和美感呢?比如雪?
是因为它的洁白?它所代表的纯洁?它六角形像花儿一样的形状?……应该都是。但更有可能的也许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字?
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典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在这个典故问世后的漫长岁月中,每次下雪,你是不是都会想起谢胡儿和谢道韫这两句写雪花的比喻?细小的雪粒降落地面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时,你是不是在心里暗自点头:这就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了;当雪花在空中纷纷飞舞时,你就忍不住赞叹:这真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啊。
这个典故可谓家喻户晓,大概已经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了。
作为中国人,谁的脑子里没有积攒上几句写雪的美句呢?
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如“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比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比如“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比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看惯了北方的雪——其实雪在北方也没有过去那么常见了,江南的雪似乎更能触发人的想象,当然还是在诗文里。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空惜舞英残。 ——宋 王琪
江南雪,必定伴着梅,似乎没有了梅的那一点红,雪就白得无趣了。

鲁迅也曾写道: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到底是雪花的美丽触动了文人的思绪才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还是这些千古流传的佳作才让我们觉得雪花绝美无比呢?这大概又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且让我们珍惜这下雪的冬日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没有雪怎么能叫冬天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