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半夜,业主群里有人问道:
有吃的吗?
好饿。
就六个字,是分两次发的。
从这个习惯看,我猜是个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发消息会把一件事分解开,支离破碎的句子,甚至能把一个句子分成好几个来发,满屏的内容拼接起来,才能看明白到底想说啥。我一直纳闷:怎么就不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一次性发完呢?嗨,可能是我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了。
涨姿势的图片马上有人关心地问道:不是领了街道发的菜吗?你这么快就吃完了?
他回道:我不会做。
再往下看,他原来就住在我们楼上。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已经睡了。他和爷爷奶奶的作息完全不在一个点上。
有人说自己家里有自己蒸的馍,还有些菜,可以救个急。
还好,他最后在家里翻出一包泡面,感谢了大家,算是给这件事画上了句号。
平时邻里之间来往不多,甚至没什么来往,住一栋楼里十多年了,也就看着脸熟而已。疫情期间发生这种事,还是觉得很温暖的。
早上起来,就发现温暖的业主群里风向变了。
这一大早的,我们单元不断有人上楼下楼。不好好在家呆着,出来进去干啥呢?安全吗?
有的大哥可能家教严,在家不能抽烟,每天都要下楼抽烟。恳请这些大哥家的嫂子们,为了大家的安全,这几天把家教放一放,让大哥在家抽烟吧。
保安严把进门关了吗?昨天我在楼上看到给院里送货的人进来,口罩就捂个嘴巴,太吓人了。这种就是不确定因素。
现在小区里边是安全的,能保证外来人员没有问题吗?
楼下又开始打乒乓球了,是要参加奥运会吗?物业能出面劝回吗?
……
就睡了一觉的功夫,业主群就从温暖祥和变得暗流涌动,总得有个原因吧。
爬楼往上翻,果然找到原因了。
有的小区封闭后,因为集中在小区内采购商品出现了较大范围传播。难怪小区里的超市被诟病了。
据说好几个地方的居民被连夜转移去异地隔离了。一栋楼上出现的确诊人数超标后,整栋楼的人都可能被迁到异地隔离。据说城里的酒店满了,异地隔离距离远不说,关键是条件差,没有暖气,想冼热水澡更不可能,床又小,还得穿着羽绒服睡觉。现在是一人出现问题,整栋楼甚至整个小区都遭罪。
有人还发了视频,有老人有孩子,看着真让人担忧。
有人发出呼吁:
邻居们,现在如果小区确诊一个,整栋楼拉走。我们一定要死守住咱们小区不沦陷,没事千万不要再出门溜达。
家人们,千万请坚持一下。如今“明天住在哪里”不仅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左邻右舍。在家喝杯茶,吃粗茶淡饭,再苦再难也比在集中隔离的板房里幸福。
请务必居安思危!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难怪大家开始对邻居有要求了。
也有人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语言对西安病例一直居高不下做出了解释:
犟怂太多。
政府号召大家不出门,他说哪有那么容易传染。政府说万一传染了呢?他说那是命中注定。政府说万一死了呢?他说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政府说先保障基本生活,他说我还要吃肉吃虾吃海鲜,还要吃草莓橘子和香蕉,还要吃卤味蛋糕喝可乐,还要泡馍米线和火锅……
唉!这真是应了那一句古话:世上什么都有治,唯独犟怂没法治。不出特产不出矿,尽出犟怂满街逛!
这种情形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那首有名的诗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虽然昨天的确诊病例有所下降,可大家心里都清楚昨天有不少地方没做核酸,比如我们小区就没做。但愿不是这个原因确诊人数才下降的。
形势严峻,居家两周后,还是看不到曙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