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没有纯粹的健康与病态

人类,没有纯粹的健康与病态。

 

冬日的温度,使精神禁锢于床体,如同水凝结于冰。倘若就此,过度紧绷而导致一个长期疲惫的状态,往往会被他人判设为“不正常行为”。

 

最近收看电视剧《女心理师》,一系列的心理故事串联成我们所遇的现实,显而易见的人际问题被赤裸地展出,包含校园、职场以及原生家庭。或许,你能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涨姿势的图片
一、父母离异

 

尤娜是第一个来访者。她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无意间发现父母悄悄离婚,从而做了许多偏激的事情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超市偷薯片、半夜扇自己耳光、自残,甚至跳楼.. 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敏感脆弱的个体,父母之间的裂痕与端倪在孩子的眼中,其实很容易察觉。

 

父母吵架一定要避开孩子,几句口无遮拦的怒骂会给他们带来童年的阴影。一旦被刺激到,其任何行为都可能做得出来。所以,作为父母更需要具备的责任感是,学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这远比成绩单上的分数重要。

 

二、束缚式教育

 

30岁的蒋静从小就按照母亲要求的方式生活。她喜欢摇滚吉他,妈妈逼她学古典钢琴;她喜欢吊带酷辣装,妈妈让她穿淑女连衣裙;她的性格张扬,妈妈却以为她是个乖乖女。在妈妈的极度控制欲下,她的性格开始变得扭曲,暴饮暴食,多次催吐而引发胃出血。

 

在心理师的帮助下,蒋静才慢慢找回自我。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父母,以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梦想。束缚的教育方式,窒息的强制掌控,一步步毁掉了孩子的人生。

 

大多数家庭中老生常谈的,是父母总会站在一个绝对的制高点并说着一句「我们都是为你好」,而这句话究竟捆绑了多少畸形的家庭关系,又让多少在这般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伤痕累累?共生即绞杀,蒋静与母亲的相互依存且彼此伤害,成为了多少中国家庭式教育的缩影。

 

家长须明白: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与人生。学会放手,与自己握手言和。

三、讨好型人格

 

你会拒绝他人的请求吗?

 

这次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莫宇。为赴宴而去理发店做发型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当莫宇无法拒绝托尼老师的连番轰炸,努力强颜欢笑办了一张5000块会员卡时,我都替他忿忿不平。我曾经写过“把控主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文章,也是关于自己去理发店理发,拒绝托尼老师推销的故事。

 

记得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小雪拒绝邻居阿姨借她杂志的请求,勇敢说不。爸妈询问她怎么说出不的,她的回答很简单:“说「不」本来就不需要理由,我有权利拒绝别人。不敢拒绝的人,大抵都患上了取悦别人的毛病。无法说不,是一种控制力差的表现。”

后来莫宇赴宴,同事临时换了餐厅却没有通知他。但第二天他居然屁颠屁颠跑去给这些同事买了奶茶,然而晚上唱K依旧没有喊他。莫宇还经常帮同事赶文件做策划改PPT,明明不情愿,还是答应了。

 

顺着故事的发展,才知道造成莫宇这样行为的原因在于,校园霸凌以及父母的教育。“如果别人不喜欢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莫宇的母亲对他说的话,从而导致了莫宇一贯忍让、讨好的性格。好比当下生活听到长辈说的「吃得了亏,打得拢堆」,为什么要吃亏?为什么要委曲求全?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相处?学会把情绪挂在脸上,世界会省掉多少尔虞我诈!

 

像莫宇这样的职场老好人,每个公司都有吧。于工作和生活中,一定痛苦不堪吧。记住: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其次才是怎么去帮助别人。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讨好他人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可言。

再多的案例,皆归于现实。身边有过一类人,常给自己筑建幻想中的假象天地,这样的人往往把自己立于一个很高的位置,偶然踩空,就笃定自己会摔得粉身碎骨。由此产生恐惧,看谁都像坏人,看谁都不顺眼。总结:被害妄想症。

 

其实心理障碍这关,家人帮助爱人帮助,都不如自己自助。有能力自愈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可偏偏有人就是走不出来,爱钻牛角尖,把自己归咎于一个病态,然后泥足深陷 ..

 

跳脱,松弦。如果你想过有序的生活,就得学会面对自己的有限。

 

完成有限的工作,接收有限的信息,面对有限的交流。

 

生活也不需要刻意去追寻什么价值理想,然本身即是一场无声的冒险。

 

不如,咱们放轻松一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人类,没有纯粹的健康与病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