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书架靠不靠谱?

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长了,你就不太容易发现其中的变化,时间就像停滞了似的。
不过,校园近一年来的变化可能太大了吧,大到你很难忽略的地步。
比如教学楼的楼道拐角放上了书柜、圆桌和椅子。
教学楼里边班主任的办公室太逼仄了,来个家长都没地儿招待。让家长站着太不像话,有时候班主任就只好也站着陪家长说话。至于会不会影响其他人办公,也实在顾不上了。
拐角处的桌椅就在现有条件下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只是书柜里边还没有及时补上图书。
涨姿势的图片
学校把选择图书这个任务交给语文教研组了。
高三文科班一个男生交给组长一张纸,上边写满了书名。组长边看边念,我就在旁边边备课边有一下没一下地听着,还在心里评论着:
《百年孤独》……果然是文科班学生,有品味;《哈利波特》全集……嗯,这也是很有文学特质的小说;《资本论》?《毛泽东选集》?这个还真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愿意读这样的书;《追忆似水年华》《源氏物语》……能知道这些书名就有点厉害了。我忍不住抬头看了一下这个男生。
男生说这些书是广泛征求了意见之后决定的,有些是他自己想看的,有些是班里其他同学想看的。
不少人总想当然地以为现在的学生很少读书了,也许只是不了解的缘故吧,他们中间也很有一些书虫的,涉猎之广会让成年人汗颜的。

男生走后,我们在办公室议论开了:把书放在开放的书架上能行吗?那还不得丢光了?
我想起学校里的另一个变化:
办公楼外墙正对着操场,墙上半人多高的地方焊着一个三层的铁架子,里边放着足球和篮球。课间学生想打球,直接从里边取就可以了。里边的球有没有丢过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经常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看到散落的足球。

我去西边的菜园子转悠,时不时就能在菜地里看到一个足球,我就把它踢到操场上。下班后往外边走,也经常能在路边看到一个落单的足球。只要看到,我也会抬腿,别别扭扭地尽量把它们踢到操场中间。这种情况让我觉得丢球的概率应该是很低很低,近乎没有吧。也是,你想踢球,球就在操场上,那还有什么必要据为己有呢?况且,你家也没有篮球场足球场,也没有能凑到一起打场比赛的人数,那还是放在学校更方便些。
同理,你想看书,书就在架子上,随看随拿,有什么必要非要放回自己家呢?甚至,在学校看不完的书,也可以允许学生带回家看,看完放回书架不就行了?书买回来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读的吗?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真有学生非要把书据为己有,虽然做法不对,那也说明他是个爱看书的人啊,愿意读书总归是一件好事吧。
所以,即便学校的所有图书都是开放式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可。
相比于丢书,我倒觉得最尴尬的事情是书架上的书放了相当一段时间,却还是新崭崭的,根本就没学生愿意翻翻。
我有这种看法源于十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三无图书馆》,作者张丽钧。
故事发生在浙江鄞州高级中学。这所学校的王校长有个梦想——把图书馆办成“读书馆”。
他们的图书馆无墙,无门,无岗。10万册图书统统躺在完全开放的书架上,在没有任何监控设施的宽松环境里,任由师生自助借阅。
那是十年前啊,参观者都很震惊,有人忍不住询问校长一年打算丢多少书。
校长给出的答案让参观者更震惊:年终盘点的时候,原来的10万册书变成了10万零6000册,因为学生把自己买的书看完后也放到学校的书架上了。

十年前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像那些参观者一样震惊。但今天我不会了,我从心里觉得这是可行的,但我永远佩服那个校长超前的见识和勇气。
小时候,那是没书可看的时候,我每看到一张写着字的纸片,都恨不得据为己有。现在的我再也不会了,我发愁的是我买回来的书怎么总是看不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之人不余欺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开放式书架靠不靠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