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情怀

 

细细想来,整整三十余年,我竟没有走出这座大山,从刚刚走出校门开始,就试图逃离开它的束缚,想去品味那山外的繁华,但一切事与愿违,命运似乎和我开了个玩笑,天命之年,我才发现我出发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终点,生长在山里,后来的工作也是在这山里上下穿行,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其中的山水之中,现在当朋友再问起我,你还在林区派出所工作么?我会坦然回答,是的,我不再会为此而逃避,因为对这座山热爱和依赖的情感已深深地溶入于我的身心了。

涨姿势的图片

 

 

遍查典籍,寻根探祖,在岁月的大河中久探这座大山的来历,它源于远古时代的大秦帝国,秦始皇统一华夏,筑长城卸匈奴,命大将蒙恬率十万之众在其岭脊上修建了长约1800余里的山区高速公路——秦直道,这座位于中国版图中央黄土大原上的巨大山系,其主脉直南直北,古人以北为“子”,以南为“午”,因此得名子午岭。《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从此,子午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秦直道南起古云阳甘泉山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沿子午岭主脊一路北行,中经甘肃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再经陕西定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越黄河,到达九原(今包头市西南)。秦直道的建成,对巩固北疆有重大战略意义,及大快倢了从都城咸阳到北部边关的军事调遣,对输送兵员、辎重运输、军情传递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们大都知道秦始皇修长城的故事,却很难把长城和秦直道联想在一起,其实,秦直道的伟大丝毫不亚于万里长城,如果说长城是抵卸匈奴进攻的前沿屏障,那秦直道就是保证兵源和粮草供应的战略通道,如果没有秦直道便捷高效的后勤保障,长城的防守将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是另一种模样。

 

 

现代意义上的子午岭,涵盖甘肃的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陕西省的定边、吴旗、志丹、富县、黄陵、宜君、耀县、淳化、旬邑等西部县区,总土地面积2.3万平方公里,磅礴巨大的山体象天宇间驰骋的苍龙由南向北延伸而去,北接崂山西段,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其北部从庆阳华池以北向东南方向延展至黄陵县境内,构成泾、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子午岭山形结构状似牛背,由主脊向东西两侧缓倾,支梁延伸可达四十公里左右,成为次一级分水岭,其海拔多在一千五至一千八百米左右。当这座横贯南北,统领东西,绵延五百公里的山脉,从容自信地奔向广衮无垠的黄土大原,在经历地质运动巨变的漫漫征途中,一跃成为横卧在陕甘两省东部的绿色屏障,以它雄宏、博大、神奇、壮美而闻名于世。数亿万年过去了,子午岭象一位时间老人,带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地球生命的时光里,越过千山万水,历经岁月洗礼,傲然矗立在天宇之间,吸引着我们仰望的目光,当一切尘埃都成为了历史,而你却永恒成历史的见证,我敬仰你是一座悠久的山,厚重的山,伟大的山!

 

 

 

其实,子午岭还有一个悠久的名子叫桥山,翻阅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子午岭是孕育中国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而桥山属子午岭东侧延伸的一条支脉,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北郊。据《山海经》记载:沮河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为桥山。说的是沮河由西向东绕桥山而过,就象水从山底穿过一样,故称桥山,黄帝时代桥山称“轩辕之台”,黄帝因此得名“轩辕”。据说在上古时期,炎黄是中国的两个部落首领,后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形成了华夏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的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较高,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人们称汉民族是“炎黄子孙”,后来传说的几位古代帝王一直到夏商周,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包括在庆阳子午岭山下的周先祖不窋,他率族人“奔戒狄″(今庆阳),与其子鞠陶、公孙刘等“教民稼穑,务耕地,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桥山(即子午岭)一带留有深深的历史足迹,在北地(今庆城县)同歧伯说道论医,后整理成《黄帝内经》,歧伯被尊为医学鼻祖,留芳后世。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始祖的怀念,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尽管正宁县的五顷原也遗存黄帝冢遗迹,虽然黄帝墓葬地历来争议不休众说纷云,但子午岭上山丘河谷间遍布的黄帝遗存确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历代先民生息于斯的佐证和追古思源的凭借。世事更替,江河东流,从远古的三皇五帝,虞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的中华民族,沃野千里的陇东大原,因为子午岭的呵护与滋养,才有了春播夏收的富饶,秋收冬藏的安逸,才有了五千余年朝代变迁的风云际会和壮美的历史画卷,才有了这一方山水的花开花落和久传不绝的美丽传说,正是子午岭的博大雄宏与宽厚灵动,不仅造就了黄土高原独特高远的自然生态,也成为了陇东粮仓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更成就了黄土大原厚重的历史渊源和气象万千的绝代风华,我没有理由不敬仰你!赞美你!

 

 

在五千年甚至更长的中国历史中,数不尽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世事纷繁的演进中,将子午岭演变为一展抱负书写史诗的竞技场,或逐鹿天下,或征救苍生,不时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大秦时期,蒙恬开山劈岭,通直道,贯南北;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为了悍卫这条路,在其后的数百年里,李陵、李广、卫青、霍去病、付介子等英雄,不远万里,奋勇厮杀,开拓疆土,扬我大汉国威;东汉王昭君走过秦直道去匈奴和亲,以期边塞安泰;乱世枭雄曹操走过秦直道,从南匈奴迎回蔡文姬;大唐天子李世民走过秦直道,去征战突厥,炫耀大唐盛世;大唐高僧玄奘大师在子午岭的玉华宫译经四年,完成了佛教大典《大般若经》;北宋名臣范仲淹任庆州知州期间,在子午岭山下的华池境内率官兵,开军道,筑城堡,修筑了大顺城(今华池二将城),上寨城(今城壕村),华池寨(今东华池),荔园堡(今南梁)等城堡,坚固的堡垒顽强的抗击,多次让金戈铁马的西夏军队望城兴叹,无功而返……

 

 

 

在中国革命的诗史中,子午岭无疑留下了彪炳史冊的历史轨迹,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驱,在南梁、创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根地,建立起了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子午岭由南向北一路细数,照金、马栏、雕令关、九岘、午亭子、合水城关、太白镇、莲花寺、东华池、大风川、南梁……,数不胜数的红色遗址,向后人无声地诉说那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一桩桩革命事件,成就了陕甘边武装革命的波澜壮阔,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在那艰难的日子里,革命先辈们爬山峁入梢林,住破窑喝泉水,拿着简陋的武器,同反动武器开展斗争,这种勇往无前的革命行动,没有顽强坚韧的革命意志、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舍身精神,是难以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的。我多次到南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高耸的革命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仿佛是先辈鲜活的身影,誓师大会的清音楼下,好象能听到红军将士铿锵的脚步,纪念馆中斑驳的土枪,似乎能感到子弹射出后的丝丝余温,爬上后山,望着山下红瓦白墙的小镇街道,葫芦河水静静的流过,远处的山梁一片葱郁,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0团在大风川屯垦的窑洞依稀可见,抗大七分校嘹亮的战歌似乎在耳边回响,打碎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当年在这里战斗的老一辈大都古去,但他们的丰功伟业却永载史冊,这一改天换地的历史变迁,除了他们赋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誓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崇高理想和超乎常人的人生智慧而外,与这块博大无私的黄土地和锦延不息的子午岭不无关系,必竟,子午岭是一座历史厚重、气度不凡的山呀!

 

 

 

三十余年的从警生涯,围绕着这座莽莽大山,奔走往返,护林防火,查处案件,治安巡查,春暖花开时在刘家店的密林中踏寻古道,盛夏烈日里登上五里埻翘首北望,层林尽染中体验大风川的金秋神韵,老爷岭上皑皑白雪中亲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悲壮,多少次,登上正宁雕令关,桂花塬五里墩,合水午亭子,华池老爷岭、寨子湾,扑入眼帘的,是满目的翠绿和无边无际的山峁,地平线的翼下,是天地间大笼蒸着的挨的密密实实的黄土“”馒头”,一直铺展到了远而又远的远方,飘渺的天际告诉我,仅凭凡胎肉体的我,怎能一眼看透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假如在万米上的飞机上,,一定会看出他的南北走向和壮观的山系轮廓,我曾经在电子地图上寻找子午岭,拉近鼠标,能清晰地看到子午岭是一个南北峡长的山岭,和相邻的秦岭成为两条平行线,只不过秦岭的线长而粗,子午岭的线短而细些罢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黄土大塬上傲视群雄的位置。

 

 

我以为子午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典藏地,是祖国西北动植物的基因宝库,更是黄土高原地质构造的百科全书,以“鹿峡秋风”、“碧落霞天”、“古庙松荫”、“寒岭梅影”、“芦州飘雪”、“桃岭飞虹”、“直道林荫”、“太白春水”、“自响水鼓”、“圣泉薰兰”等景点著称于世,涌潮似的莽莽林海不时与云霞雨雪交融变幻,演化出海市蜃楼般的奇异景色,或而春和日丽、碧波荡漾,岩花灿烂,鹿鸣深涧;或而雷鸣电闪,山岳奔腾,天云倏开,彩虹高悬;或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珠光跃金,苍山沉醉,或而烟缠雾绕,天地茫茫,峰峦点点,犬声杳杳……唐代诗人王勃喻其“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明代尚书张珩诗颂“鸟啼山谷应,涧阻石桥通,野寺苔余绿,岩花日映红”,明朝进士陈棐在子午岭东麓的苗村石崖上手书“碧落霞天″四字依然长存,清未陇东名士李良栋先生游览子午岭,留下“休叹蓬莱莫可去,子午山岭亦成仙”佳句,这些胜景和金句,维妙地描写了子午岭的婍妮风光,引发后人无限遐思,为子午岭争添了靓丽的人文景致和文化传承。

 

 

 

我在工作中度过的时光,几乎每天都与这座大山相亲相近,在辽阔的塬边,在高高的山峁,在暸望塔的顶端,清静的凌晨,安逸的中午,暮色的黄昏乃至苍茫的月色里,我都会远眺子午岭的四季变幻,看春花烂漫,看碧树葱郁,看秋色妙蔓,看雨雪飞舞,我利用一切机会,试图走遍子午岭的每个角落,探寻他的博大丰富,欣赏他的沉静壮美,但由于紧张的日常,浮浅的眼光,对子午岭山俊水美的欣赏只停留在表象的认识里,当我试图从山中走出去,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寻求另一种生活,我以为远离大山就是走近幸福,身处闹区就标志着成功,而当离开时,我才认识到,我的大脑中贮存着这座山的一切信息,身上留存着这座山的点点滴滴,吃着山沟田地里生长的食物,说着山里人的语言,聆听着山村的晨鸡暮犬,我想要寻找的一切感觉,都在这座大山里,我不能拒绝内心涌动的这种情怀,佛去心灵的浮华,返身回归山的怀抱,拾起生活的本真和平凡,无论现实中的自己伟大或渺小,成功或失败,光彩或卑微,山水的无言与坦然,丰富与博大、深沉与包容,触动了我魂灵深处的那块柔软,这种柔软下的动感,被赋予了对这座山新的认知注解,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座山悄然存在着,这座山崎岖迂回,曲折陡峭,常常使你感到生活的艰辛和心路的劳累,也许是为家人的平安忧心,为工作的不顺痛苦,为子女成长犯难,还会感到自己碌碌平庸,能力不及,事业难成……所经历的这些心历过程,就是对平凡生活的感悟和幡醒,能否翻越它其实并不重要,重点是行走时的欢乐和攀登时的愉悦。

 

 

这种悟得,让我变得宁静而恬淡,少了得与失的顾盼,淡了名于利的困惑,渐渐与山水有了共鸣,体验到了人与自然们共存与默契,在这些感念中,我常常独自思索,要热爱子午岭,感怀子午岭,需要首先在精神上与其相通,用心灵的融动和真诚去亲近它,体验它,有时侯,我会被寂静的山林,灵动的山溪,飘浮的云彩所感染,会被勤劳朴实山民所感动,以至于常驻于心,经久不忘,我被子午岭的真融化了。每当身处这座大山之中,我就变得舒坦、轻松、自由、快乐,流动的思绪就凝固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情不自禁地拿起拙笔,为他写些东西,在停笔思索中我暗自发问,我应该为这座山再做些什么?我想通过我以及热爱大自然的众生共同的努力,让子午岭变的山更青,水更长,天更蓝,让子午岭的绿穿越浩瀚的时空,绵延不断伸向更加广阔远方。

 

子午岭,我生命里的长青树,愿你生生不息,永驻天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子午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