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劲和坚持从哪里来?

早在11.0就约好的本期第一个月同桌yang,是一名成长教练。她在周更群里的发言不多,但是每一次的互动,都是春风化雨式的提问和启发。

涨姿势的图片

这次也不例外,她针对我前天打卡的更文《垃圾还是珍宝,由你自己定义》给出了反馈,并且问了如下几个问题:1.这种韧劲和坚持从哪里来的?从小就如此吗?还是有一个转变过程?2.最挑战的是什么?你是如何开心做到的?3.从这个做到中,你内在的收获、变化是什么?4.你影响了谁?家人、朋友、更友……

 

说实话,看到yang教练这一连串的发问时,我的思考是在别的角度。哪个角度呢?就是,啊哈,我果然又写了一篇只顾着自说自话的文章,因为个人经历和感受,如果想要让看文章的人有所得的话,那应该有前因后果,应该就像yang的提问一样,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

 

可是我随即有自我合理化了,我在日更,接近500天的时间里,如果对自己的要求真的是总想要普适的价值和功效的话,也许我在第一天就已经败下阵来。因此,从某一篇入手,从同桌的反馈提醒入手,通过回应,来达到补充背景知识的目的,也是不错的方式,还能算进一步的升华。因为我原本就只是关注我个人,而yang教练在启发我深挖背后的运行系统,看看能不能对类似的个体产生一点点激励。

 

1.
坚持的线索

回到提问本身,这种韧劲和坚持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但从小也有一些苗头。我是农村娃,从小就跟着爸妈去干农活,也会跟着爸妈一起去出工,都是需要下苦力的活,当时内心里就是鼓励自己,就算力气小,也尽量多干点活,因为我每多做一点点,就意味着爸妈可以少做一点点,我重视每一个“一点点”,每一个在我这里,都是算数的,哪怕并不明显。在学习上也是,之前有篇更文中提到过《过往的线索》,每天行进一点点,时间一长,就突然仿佛干了多了不起的事似的。

 

从小成长历程当中有过线索,也不代表就一定可以一帆风顺地做到。我一直懵懵懂懂按部就班地“混日子”,一直到2016年接触到辉哥和“改变自己”,再到2017年2月底,辉哥说要搞事情开启了他自己的小密圈,聚起来一群认同他的“辉友”。3月份一整个月,辉哥带着辉友们开始每日运动打卡,我围观了一个月,终于在4月9日下载了keep。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一小群人,可以为了短期来看没有直接利益和效果的事情去投入时间。4月的主题是每日写作一个月,4月的活动我是全程跟下来了的,突然让自己要刻意地培养一个习惯时,如果没有一群人一起探索,互相用自己的行动本身在激励彼此的话,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社群的魔力。

 

后来到了6月份的时候,小密圈因为遇到一些监管而关闭整改,所有人都无法登录。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我需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平台来不断沉淀,因为如果说好要做的事情,总是中断,而没有连续性的话,那最后又会回到原点。

 

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微信公众号,因为它足够稳定,也便捷。我不在乎什么红海还是蓝海,因为从最开始的定位,就是想知道持续积累能展现出什么样的力量。通过辉哥,还知晓了连岳,槽边往事,这三个公众号都是一直陪伴我的优质公众号。他们风格不一,辉哥是带着我们改变自己,刷新认知和行动的;连叔总是能把那么多复杂的人生道理讲得通透,还那么的温暖和接地气;菜头老师严肃中带着幽默,严厉当中带着慈爱;我最喜欢看评论区的互动,常常能从评论当中看出来一些自己思维里的一些固执的想法,如果是被菜头老师无情怼回去的,我就会思考自己是不是以后也不要这么玻璃心。

 

输入得多,也必须要有输出,不真的下笔试试看,其实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组织出语言的。就像我,就算已经说了一百万字,还是常常词不达意。

 

2.
挑战多多

如果说度过了最开始的阶段,开始决心要在某个平台默默耕耘。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能会迎接一些挑战的话。那么现实,就是最无情的老师,它迅速地就会给出很多很多的挑战。

 

挑战之一:如何找到输出的时间地点,这件事是自己要做的,那就自己负起责任来,承担这个后果。要么早起,要么晚睡,要么在别的什么时间,反正一天24小时,你总可以找到你的时间。这些年来,我可以不夸张地说,我尝试过在24小时内的任意时间段写过,不同的体验,就是不同的风景。至于地点,我也尝试过任意地点,不管是家里书房,卧室梳妆台,还是出去吃饭的时候饭馆,烧烤店,只要有电源和网络,就可以搞定。

 

挑战之二:输出什么?生活记录、阅读新知、职场感悟等等,从时间点上来说,就是简单的三个点: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些时间节点上探索,找到输出的点。

 

挑战之三:如何让家人理解和支持。因为我的时间安排改变,也相应地需要家庭这个系统的其他成员做出改变。孩子还小的时候,请家人帮忙照顾一小时两小时,孩子大了些,让他自己玩玩具,等等,种种方法都可以尝试。

 

挑战之四:石沉大海的孤独。说实话,表达,写文章,还是会渴望着被看见和共鸣。因为如果一直都是自己独行的话,那种寂寞真的会让人走向极端。在这里,又不得不再提到社群,周更同行社,就是定义为“写作陪伴社群”的存在。在2018年6月的1.0时,我并不能体会到这个社群的独特。一定要等到2020年3月,我才突然悟到。而精灵树和伟杰她们如何让我悟到这一点呢?持续地在朋友圈发声,让我看到,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做事持续的效用,在这里再次显现。

 

入了周更群之后,写的文章,至少一周一次的千字文,会收到反馈。而自己主动阅读其他更友的文章,给到或长或短的读后感,又能把社群的氛围推热一点点。人性天然地会想要少链接,保留安全的距离,通过文字的潜移默化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具备深入和安全的特性。

 

种种的挑战,其实在每一天都可能出现,家人生病,自己工作忙,情绪低落,甚至可能一次沙尘暴天气都可以成为放弃的理由。但是,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说好了持续积累不停步,那就不要停下。想停下的时候,回看自己的初心,也能记起自己为何想要出发。

 

3.
改变多多

熟悉我的朋友可以看得到我这些年来的改变,运动和写作同步推进的生活,时间过得越久,越是让我看起来更像个“奇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都可能做得到。比如定了个连续运动1000天的目标,结果在第470+天断了,第二天又立马清零重启,最终在今年5月18日达到当初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更包容、更开放、更坚韧。我能允许很多情况发生,这是针对他人的,因为我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和允许;我变得更开放,心智上的开放,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这世间的一点点而已,所以更敬畏未知的力量;因为生活中的各种击打,那些打不倒我的,全都会让我变强大。

 

具体地说,就是我变成了大家眼中那个自律达人,但又足够真实、真诚。我变得越来越透明,我脑中想的,和我实际做的,都是明牌,和我合作,你无需猜测。和我沟通,咱们直奔主题,不浪费额外的时间精力。

 

内在更平和平静。曾经我是那种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多久都消化不了的人。现在我有情感就找到途径表达,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当然我会主动用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发生在我身上和身边的一切事情。

 

最大的改变,就在于相信自己想做到的一件件小事,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就可以做到,而不再止步于想象、怀疑和内耗。

4.
普通人的影响力

我最开心的是,这些年的行动,带动了家人和朋友们。虽然作用有限,但凡因为我而有起心动念的,我都觉得是小小的善缘。

 

我自己的持续行动,让引导孩子坚持学习这件事更有说服力。队友给孩子提要求时,扑哥会怼“爸爸,你自己都不学习,为啥我得学习”,而我要去推进这件事的话,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每天都在学习呀。

 

如今的影响力,虽然依然很弱,但是能做到让身边的人慢慢地了解我,从长期来看,就会是增长的。在我看来,这就足矣。

 

我没什么大的理想抱负,从开始到现在,乃至于未来,都会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好好过日子,好好工作,培养两个娃让他们成长为能够为自己负全责的人,我就觉得已经是我为这个世界贡献的一份力量。

就先写到这里吧,作为一个阶段的小结,其实这些话题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在一篇文章里想要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韧劲和坚持从哪里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