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饭桌上的气氛担当

看到敬酒的同学过来了,我赶紧端起茶杯站了起来。
不行不行,得喝白的!
言语交锋几个回合之后,我输了。这种场合,我总是输的。看到同学诚意满满地端着白酒,我端着茶杯就先自心虚了。其实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会认为白酒就比茶水更能表达诚意呢?按说,我用自己喜欢喝且一直喝着的茶水来敬同学,要比端起一杯自己基本不接触的白酒更能表达心里的真诚啊。
我只好端起酒杯,还得一饮而尽。一股热辣辣的气流从喉咙一直蹿到五脏六腑。我赶紧夹了些菜吃下去,才勉强压下了那股子蠢蠢欲动的热流。
时光怎么倒流了呢?难道是为了应验那条“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吗?
涨姿势的图片
很久以前同学聚会的饭桌上,就是这么喝来喝去的。你来敬一圈,我来敬一圈,敬着敬着,大家就都喝尽兴了。
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他们都开上车了。开车不能喝酒,一群文明人从来没有挑战过这个底线,一句“开车来的”就成了免喝金牌。
这个时候,饭局上除了白酒,还增加了饮料。愿意喝白酒的尽管喝,想喝饮料的就喝饮料,不再有人端着白酒就不能忍受别人端着饮料了。
很多次,当另一个圈子的熟人说聚会喝多了的时候,我都发自内心地夸赞我们的饭局:能喝多少喝多少,想喝什么喝什么,自由自在,毫无负担。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一杯一杯喝着酸奶的惬意来。
要不说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呢,现在时光似乎倒流了,我们又回到初期聚会的场景中了。
能开车的当然是越来越多了,但参加聚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开车,要么拼车,要么打车,要么坐地铁,更有甚者,干脆带着老婆当司机,原因无他,就是为了喝酒。

又有人端着酒杯过来了。
我把面前盛满白酒的小酒杯往旁边推推,镇定地站起来:不好意思,我开车。
他狐疑地看了看桌子,将信将疑。
搁以前,我是不好意思这么撒谎的。也是,作为一个连自行车都没有学会的人,我对会开车的人打心眼里佩服,也从不相信自己能学会开车,只好对这项高大上的技能敬而远之。有熟悉的朋友早就给我下了结论:优柔寡断,这辈子就别动学开车的心思了,就死心塌地坐享其成吧。但现在不同了,身边的人几乎没谁不会开车,让我仰视的开车技能也就走下了神坛,反倒是像我这种不会开车的菜鸟,成了稀缺资源。可见,不会开车才少见,那冒充会开车比你说自己不会开车更容易让人相信吧。
可惜这次撒谎没能成功,因为有人“揭发”我刚才喝过一杯。那我不能厚此薄彼,只好一视同仁,继续喝了。
我有点发愁了,可别喝多了。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酒足饭饱之后,喝酒就是为了活跃气氛,更像闹着玩了。
起初,大家自己喝,但都盯着别人的酒杯,更重要的是监督着让别人喝。喝着喝着,就忘了初衷。
一个很久没见过面的同学坐到旁边来,聊了一阵,那就得喝杯酒表达友情了。恰巧面前的分酒器空了,他就站起来探身去够稍远处的另一个分酒器。一万个想不到啊,一个男同学马上护住了分酒器:倒你的,这个是我的,我的也不多了。
我在酒桌上从来没见过这一幕啊,真有点惊呆了。当然,这正中下怀,我们只好在笑声中以茶代酒了。
我原本想倒点白开水蒙混过关,扫视了一圈,不知道该从哪里找点白开水,就顺势把茶杯端起来,往酒杯里倒了些茶。虽然茶已经喝残了,颜色很淡,可再淡的茶也是有颜色的,和真正的白酒比起来,那还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次蒙混过关根本没抱任何希望。
但奇迹出现了。
我举着这杯明显跟别人不一样的有颜色的“白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大家都沉浸在自己喝舒服了的状态中,居然没人发现。也许有人发现了,但好心地没有揭穿?
既然是茶水,为了表现我的诚意,我每次都倒到要溢出来的程度。旁边一个真正开车的女同学提醒我:太满了就显得假了。我从善如流,马上端起酒杯倒掉了一点。
最后,等我们三个女同学一人一杯白酒(我还是茶水,她们俩可都是白酒)敬一桌子男同学的时候,他们端起的全是茶杯,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我们的讥讽。

不过,一群认识了几十年的同学,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还是喝白酒更能活跃气氛。几杯白酒下肚,大家好像都重回高中时代了,我也就重新成了曾经的副班长;若是喝饮料,则断难有这样的效果。
再说,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喝什么说“随意”,那我也就无从体验白酒入喉那股子热辣辣的感觉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白酒——饭桌上的气氛担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