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员工看《领导梯队》想干嘛?

这是5月份和萝卜姐约好共读的一本书。当时花了差不多半个月读完,一直也没有想着输出读后感。

涨姿势的图片

今天刚好在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看到,原来这本《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是新生社群的必读书目,立马又有了别样的观感。总有一个契机,会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读完这本书,并不意味着我的领导力就提升了多少,而是,给我提供了一个视角,去真正看到,我的领导们往上爬升的道路有多艰辛和不易。也真正看待,领导们都是人,不是神。不要去神化他们,更能做到理解政策制定的初心源头。

 

这本书的作者们是米帝的拉姆・查兰、斯蒂芬・德罗特、詹姆斯・诺埃,本书被誉为“领导力开发的圣经”。即便我从来没有立志要成为领导,但是知道怎样更好地帮助领导完成他们的目标使命,对我也一定有助益。比如能够减少很多的沟通成本。领导太不容易了,当个好领导更不容易。

 

能岗匹配,是从未解决的老问题。这不仅仅是在普通员工身上出现,连领导者们都普遍存在,对领导者的要求当然更高,包括三个方面,领导技能——胜任新职务所需要的新能力;时间管理——新的时间分配结构,决定如何工作;工作理念——信念和价值观非常重要,让工作聚焦。

 

企业常常会做顺理成章的推论,如果你能管理好你自己,那你一定也能管理好他人。而实际上,做领导,如果没有给出前置程序去培养,不给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开悟的话,领导也不一定能适应他的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陪着他一起试错。这个成本是巨大。通用公司给出了C阶段计划,就是公司内部在领导人才成长方面投入很多,提前植入了继任计划程序,提前布局。争取让最合适的人才匹配到最合适的领导岗位上。

 

在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应该学习的技能包括工作计划、知人善任、分配工作、激励员工、教练辅导和绩效评估。一线经理需要学会如何管理他们的时间,使得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一线经理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救火”只顾自己,他们必须从自己做事转变为带队伍做事。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冲突并不可怕,越早暴露问题,大家能越早直面现实,不然全都“安全”地活在苹果皮式的虚幻和谐当中。

 

层级越往上,需要的领导力就越是偏重“道”的层面,与实际具体的业务离得越远。这并不意味着大领导就不用管业务了,而是说,越大的领导,重心越是在管“人”上,层级的结构,上一级的领导管好下一级的领导,只有一线经理才是具体地管直接接触业务的员工。

 

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并不需要精通每个职能领域(事实上也不可能),但他愿意承认别人比他知道得多,愿意向他人学习。同样,成熟的领导者意识到如果他们要成功,就必须同他人合作。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应学会授权、沟通,并确保信息顺畅、快速地流动。

 

在成熟的领导手底下干活,也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系统要良好运作,发挥最大的效能,一定也是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全力发挥优势,通力合作。而不是陷入无序的内耗混乱当中。领导力,尤为珍贵,怪不得领导们拿的回报这么多,因为是他们应得的。如果能力和岗位不匹配,即便能侥幸坐上那个位置,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洗礼。

 

几乎所有组织都存在把人员配置在错误领导层级的问题。一线经理,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做员工的工作。事业部总经理,他们在做副总经理应该做的职能性管理工作。集团高管,他们专注于事业部总经理应该做的业务工作。

 

如果每个领导层级都在正确的层级上工作,会实现最高效的全员协作。然而,作者自己都在书中说,要实现这些转变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阻碍,这会带来一些问题。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并不愿意改变“让他们到达高层职位”的行为方式。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因此缺乏鼓励行为改变的激励措施和支持。而且,人力资源部门有时并不了解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也没有积极参与业务战略和发展要求的制定,所以也无法提供很多必要的支持。

 

与此同时,只要有决心,障碍也一定是可以克服的。不管你在企业的哪个职位上,都可以应用领导梯队模型来思考、谈论和决策如何培养企业的人才。这也是我一个企业的底层小虾米阅读本书的目的。了解更多,让自己站在更高处,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底层员工看《领导梯队》想干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