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了,民生商场曾经的辉煌

和朋友去万达吃饭。
吃完饭,三个人都背负上重了两斤的心理负担,虽然已经用不吃晚饭进行了半天心理建设,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怎么办?
想到已经好几年没去过近在咫尺的民生了,我们一致同意去民生逛逛。

从熟悉的西北角那个门进去,左手边是一排一排的衣架,上边挨挨挤挤挂满花哨的衣服,跟我在早市上看到的场景差不多。每排衣架的最外边贴着醒目的价格标签,虽也有高有低,但总体看来都很亲民,不会让我觉得耳热心跳,跟我记忆中民生的服饰价格很不搭。右手边居然是卖锅碗瓢盆的。
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忍不住退后几步出了大门,观察了一下四周,没错的,这就是民生。
原本卖鞋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大卖场的样子?在一楼转了一下,卖鞋的柜台少了很多,留下来的柜台货架上,鞋子也稀稀拉拉的。原来那些鞋子都去了哪里呢?
南边原本是卖化妆品和首饰的地方,似乎所有大商场都是这么布局的,现在也还是,只是也大面积地缩水了。
涨姿势的图片
还是二楼的衣服对我们的吸引力更大些。
上到二楼的女装部,多少找到了当初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地方挂着熟悉的服装,价格标签上也还写着我熟悉的价格,就是不管什么衣服,基本没有低于一千的,当季的裙装,两三千是标配,当然,都是打折的,实际到手不会这么高。
远远看到一条裙子,觉得还不错,是一千上下的那种好看程度。等走近一看标签,三千多,就觉得裙子不好看了。可能还是因为我是个穷人吧,总觉得三千多的裙子好看的程度自然得超过一千多的裙子。
试了几件,没有一件动心的。

这是周末啊,我们仨在里边转悠,从头至尾就没看到几个顾客。偌大的商场,除了服务员,似乎只有我们仨在逛。
民生已经落魄到这般地步了吗?
我难以置信。

好像就在不远的过去,西安有两个大商场,一个是解放路的民生,一个是钟楼底下的开元。如果想买稍稍正式一点的服装,我们的首选就是这两家商场。尤其是民生,衣服比较职业化,我觉得跟我给自己的定位比较相符,就去得更多些。
平日里还是觉得这两家的衣服太贵,但我是这么说服自己的:买几件贵的,如果能穿个十年八年的,平均下来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可惜再贵的衣服,穿着穿着也就很快不喜欢了,扔又舍不得,不扔也只是放在柜子里占地方而已。喜新厌旧这一点,在穿衣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于是,我就趁教师节办了个民生的金卡,平日里可以打个八九折的样子。能便宜一点是一点,而民生是不讲价的,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民生的原因之一。如果可以砍价,我总觉得自己下手不狠次次都吃了天大的亏,心里永远没有平衡的时候。
不过如果有活动,尤其是那种买200送180之类的活动,算下来就觉得还可以。

我估计还有很多同事、朋友记得以前民生搞活动时的热闹情景。
春节前,有时候活动力度是买200送230。大冬天的,很多人抱着羽绒服,满头大汗地楼上楼下凑单。那时候,民生里边真是人挨人人挤人,干啥都得排队:上厕所排队,锁裤边排队,结账更得排长队。
我是最烦人多的,人一多,就心烦意乱,干啥都没心情,尤其讨厌排队,而且里边暖气太足,热得人无所适从,恨不得穿着夏天的单衣。可是外边天寒地冻,进来的时候都是穿着冬装的,羽绒服可以抱在怀里,虽然不方便,总有个让人凉快点的法子,脚上的棉鞋可就毫无办法了。可我还是受不了诱惑,忍着痛苦在里边挤来挤去,就为了捡便宜。
为了凑单,我买过68一双的袜子。如今想来,68一双的袜子对我来说还是太疯狂了。
谁能想到呢,这种凑单的烦恼转移到网上了。现在,我们在六一八双十一的时候,对着电脑算啊算,绞尽脑汁,备受煎熬,可是,起码再也不用跑到店里去挤了了吧。

我们心有不甘,也算怀旧吧,又返回一楼,在卖鞋的区域转了第二圈,一人淘了一双休闲款的鞋子,算是我们对记忆中的民生最后一次致意吧。

民生这样的实体店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毫无办法的事。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远去了,民生商场曾经的辉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