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导随笔

这大周轮到我护导,因为学期最后一大周,加上天气比较热,很多学生已经不能好好走路了,抬腿就跑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起见,护导的时候就格外严厉了一些。遇到跑着去洗碗打饭的同学,立即制止,找到班主任,再次明确我们各自的责任。这两天的情况明显比前几天有所好转。孩子们的脚步渐渐慢下来,也不再那么兴奋,这是好事,可是仔细去看个别孩子端着餐盘去加饭菜时的样子,脸上的那种近似于有点深沉的表情,却又让我觉得他们好像个个都有着故事一样,脑海中瞬间涌出我的这个年龄段住校读初中时候的往事。

我读初中的时候十二岁,不论是个头,精神面貌还是体型和现在的孩子都是不能比的,我好像又更瘦小一些。我有一个同姓的远门叔叔在学校做饭,所以开学的前一天,父亲怕那叔叔不认识我,特意牵着我去叔叔家,意思让叔在学校能够关照我一下,我想父亲那时候肯定想到的是,能不能多给他孩子一点吃的,事实证明,父亲真的是想多了。

每一周开学我会从家里在肩膀上背十斤左右的麦子去学校,不是我一个人背,凡是住校的孩子大部分都背,少部分是家里大人心疼孩子给送去。小麦换饭票是一斤换七两,这要麦子很干净才行,要是不干净的话要折杂质,一斤兑换六两五或者六两的都有。我每次都是母亲给我淘好的带去,所以每次都是换的七两。十斤麦子能换七斤饭票,一个馍是二两饭票,一顿两个馍是不够的,但是必须让它够,因为这十斤小麦必须吃一个星期,那时候上课六天半,一天一斤二两饭票的话,就差了六两饭票,这六两饭票要在平时省下来,怎么省,喝稀饭,因为稀饭不要钱,随便喝。

我们一群孩子在买馍的窗口拼命挤,没有人维持秩序,大家都随便挤,谁被挤倒了就爬起来接着挤,一边挤一边吵一边骂甚至一边打,都没事,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孩子被挤坏了的。大个头的男孩子占便宜,经常他们都吃好了,我还没挤到窗口,卖馍的叔叔偶尔会从窗口里面伸出头来看看,我知道是找我的,就在人群后拼命的挥挥手,示意我的位置,叔叔会大喝一声: 都别挤了,再挤不卖了。等大家都不往前挤的时候,叔叔就拿出两个馍用力的把胳膊往外伸,从别人的头顶递给我,再顺手接过我手里的饭票,我拿到馍以后,真心的觉得那么幸福,后来看到“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立马想到了食堂有人好买馍。

涨姿势的图片

四两饭票买两个馍,叔叔蒸馍的技术真不错,纯手工的,每一次都能把馍蒸得两个在一起,用力一把就全部攥在了手心里,豪不夸张地说,我那时候一顿五个都不够吃。两个馍拿在手里,看着馍上面隐隐约约的麸皮就像看着美女脸上的雀斑一样,不但不觉得丑,还觉得是一种装扮,不忍下口。吃饭没有食堂,我们就在宿舍吃,大家各人坐在各人的软床上,每个人都是一手拿着馍,一手端着一个搪瓷缸,咬一口馍喝一口稀饭,大家吃的津津有味,默不出声,喝稀饭的时候嘴张得很大,咬馍的时候嘴张的很小。

基本上我们女生都是一顿两个馍,要是谁买了三个,其他人就会说,你真能吃,我两个都吃饱了,然后大口大口的喝着稀饭,吃三个馍的学生斜睨一眼说她的人,嘴往一边歪的很夸张,再翻一下白眼,小声地嘀咕一句: 老假皮!

我不但没有机会说“老假皮”这三个时髦的字,而且我还要盯着宿舍门口的稀饭桶里稀饭还有没有了,我真正懂得“干的不够稀的凑”这句话的意义,就是那个时候。我本来已经拥有可以吃五个馍都不一定能饱的胃,却要让三个馍的空隙全部用稀饭填满,而且当时像我这样的绝不止我一个。说是稀饭随便喝,但是一顿就一桶,喝完也就没有了,随便喝的意思是稀饭不要饭票。

稀饭通常都是叔叔卖好馍以后才有空提出来,我们女生宿舍正对着伙房,每次叔叔把稀饭提出来,都是我们女生宿舍先看到,但是叔叔这次不卖馍,也不是从他卖馍的小窗口往外看,所以我们都不敢挤,这样反倒快了很多,我们很自觉的排队,有心眼的排在前面的孩子会第一次盛半缸,等后面的学生都盛一遍她就喝完了,接着盛第二缸,这一次一定是满的,所以无论怎么说,排在前面还是有点优势的,至少那剩着的胃的五分之三的地方被填满没有悬念。我基本这一局都不会输,因为我买馒头的第一局是一定输的,个头小,挤不过人,每次都是最后,所以我索性不挤,买馍的时候就把茶缸带上,买好馍就等在食堂门口等稀饭再一起盛回来,所以我也是那少部分的有“心眼”的孩子之一。

我想到这里认真的回忆了一下,那时候吃的什么菜,终于想起来了: 那时没有菜。食堂根本没有菜,我们都是从家里带的咸菜,夹在馍里面的。读初四的时候,我到了我们镇上的初中,才知道食堂还可以有菜,还能喝到五分钱一缸子的冬瓜汤,尽管我每一星期只能喝个一两次,剩下的时间也还是喝稀饭,这次稀饭是真的随便喝的,听说都是蒸馍水放点面,当真是可以当镜子照的,因为去镇上学校时,喝稀饭的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喝汤,所以学校不大重视这小部分的喝不起汤的人,这里没有在食堂做饭的叔叔了,我买馍更困难了,后来学校做了一次改革,每个班级订馍,上一顿吃好就订下一顿的,这样不用挤,每天排两个值日生,到吃饭的时候就去把一个班的馍抬回来,班长按照每个人订的多少发下去,现在想想这个搞订馍改革的人真是太英明了。

这是今天看到有些学生吃饭时的表情想到的,希望现代的孩子不要有关于住宿生涯吃饭的故事,他们的幸福自己现在还体会不到,也许很多年后,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会把自己如今的住校生涯像我一样,带着满满的遗憾和些许感伤,当成故事写下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护导随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