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可可托海

为什么想起这样一个题目呢?因为前面用了整篇的文字来介绍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接下来呢,我想从宏观的视角来解读可可托海小镇和可可托海景区,让大家对可可托海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印象。

涨姿势的图片

应该说来可可托海之前,我和好多人一样都有一个误区:可可托海只是一个旅游景区,因为央视春晚的一首歌才红起来的。其实我们都错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伴随着稀有金属的发现,这里就红火起来了。这个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前苏联地质专家在额尔齐斯河下游的泥沙中发现大量稀有元素,他们判断上游存在稀有金属矿,所以从四十年代开始,前苏联就参与勘探开采三号矿,直至五十年代末,采出的矿石全部运往苏联。在那个年代可可托海小镇就有了俄式楼房、外国专家、进口食品、前苏联歌曲和舞蹈。后来,因为国防建设的需要,可可托海就“隐姓埋名”起来,长期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成为一个几乎不被世人所知的神秘地方。可以这样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

可可托海小镇位于阿勒泰州富蕴县北部,北面与蒙古国毗邻,是典型的边陲小镇。可可托海镇是依托当地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冬寒夏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好地方。镇子不大,两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就是主要街区,街道两侧分布着政府机关、宾馆酒店和居民楼院,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安静祥和。

我们住在一家叫做“可可假日”的度假宾馆,老板娘是当地哈萨克族人,汉语说的流利,热情好客,酒店的条件也不错。她给我们推荐了吃晚饭的地方——“可可托海美食街”,美食街的各种特色烧烤让我胃口大开,这里的烧烤不仅品种齐全,而且烤肉的味道也比内地好多了。听着音响里播放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品着当地白酒“蕴河老窖”,吃着哈族小伙子烤的羊脖子,真是人生乐事。吃完晚饭还不到九点,要是在内地已经灯火通明了,可可托海的天色尚早,朋友陪我在小镇的街道上漫步,道路两侧的刺玫瑰开得正艳,高大的白桦树排列有序,哈萨克族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路边的椅子上消夏聊天……

一阵哗哗的水流声传来,“前面就到额尔齐斯河了”,我和朋友们疾走几步,来到河岸上,看到湍急的河水从上游飞驰而下,裹卷着浪花奔向远方,再抬头看看河南岸不远处的“三号矿坑”,不由得联想到苏轼的那首《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据说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全长4248公里,在我国境内546公里,水量仅次于伊犁河,是新疆第二大河。这在水资源极为缺乏的新疆地区,可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有矿有水,这都是老天爷给予可可托海的厚爱,当然还有美景。

车子进入可可托海景区,一路上都是沿着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在行驶,车窗外是目不暇接的美景:漫山遍野的松树、杉树、桦树,嫩绿的草原牧场,白色圆顶的毡房,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油画世界。湍急的水流声、转场的牛羊发出欢快的叫声、游客的欢笑声,奏出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可能是去年的疫情压抑了人们的旅游激情,今年可可托海景区的游客激增,在“白桦林”“连心桥”“神钟山”“瀑布沟”等几处景点,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游客,他(她)们从全国各地,听着唱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来到这里探寻牧羊人和养蜂女生活的场景,寻回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爱情故事……

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
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
我愿意陪你
翻过雪山穿越戈壁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印象可可托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