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读后

以前我只知道丘成桐是个数学家。
拿到书后,腰封上的大字小字、粗体非粗体的字,字字惊心动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纽约时报》盛赞他为“数学皇帝”
“在哈佛,丘成桐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涨姿势的图片
《我的几何人生》讲述了丘成桐从一个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困顿清苦的童年,艰苦卓绝的异国求学路,初入数学界的一鸣惊人,在数学界的卓越成就……抛开看不懂的数学专业知识,我是把这本传记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的,看传主的传奇人生,看复杂的人际关系,倒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原来学问都是相通的。
丘成桐的古文底子深厚。书里收录了他的诗词,还有他的万言长赋《中华赋》。作为一个数学家,这个方面还是挺让人意外和吃惊的。
丘成桐认为,简洁有力的定理使人喜悦,就如读《诗经》和《论语》,言短而意深。
在人生需要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是《史记》中汉高祖的故事给了他启发,让他做出了留在斯坦福大学的决定。
丘成桐做研究,有时也会玄思无际,下笔滔滔,过来几个月后才知空谈无益,不如学也。这不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不如学也”吗?
所谓的融会贯通大概就是这样吧。
现在有不少人在文理之间人为地砌一道高墙,搞得文理之间壁垒森严,谁都别想越雷池一步。尤其是青年学生,还会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进取找借口:我反正是学理的,若不是有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挥着,我才不学古文(换成其他的也成立)呢。岂不知这话本身就暴露出自己是个井底之蛙,岂不知学问之间是可以互相启发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一直有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觉得官场才会污浊,政客才会阴险狡诈,即使还有其他领域或人群也是这样,但科学领域应该是相对清洁的地方,科学家群体应该是一心扑在科研上,根本不屑于也不知道勾心斗角的吧。
《我的几何人生》颠覆了我的看法,也印证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书中写到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写到丘成桐和自己老师陈省身的关系变化,和自己一个学生的失和,还有几个耳熟能详的伟人身上的局限……即使只是一家之言,还是挺让人感慨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纷争,有帮派,有明争暗斗,有阴谋诡计,有趁火打劫,有是非曲直,有流言蜚语……不管你是在政界还是在学界,不管你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概莫能外。
这点其实挺让我无语的:天下之大,难道真就没有办法放下一张单纯搞研究的书桌吗?
明白这一点其实也不错,可以少抱幻想,老老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喜欢做的事,其他的就由它去吧。
图片人,首先要让自己强大,才可以对外界的闲言碎语一笑置之。
丘成桐被诋毁的事不是一件两件,印象最深的是《纽约客》上诋毁他的文章《多重的命运》。这次攻击比以前来得都严重,丘成桐被描述成一个卑鄙小人,一个恶霸。耐人寻味的是丘成桐认为自己和文章作者之一的娜萨相处融洽,他还答应她的要求,安排她去北京参加丘成桐组织的弦理论会议,并且介绍那里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和她相识。
两个月后,《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数学皇帝》的文章,对丘成桐大加颂扬。可见,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杰出的成就,想诋毁他还是不容易的。
当然,书中的丘成桐并没有那么淡然,但一个人本身足够强大,就有了蔑视诋毁的勇气和力量。
陈省身是丘成桐的论文导师,在数学上的贡献非常大。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态度常常前后变化很大,但他从不向人解释其中变化的原因。我想,一个足以在专业领域傲视群雄的人,他就具备了这个资格。

一个成功者身上一定会有一些特质,不同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东西应该也不一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读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