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写-三胎与女性困境

三胎政策来的特别突然,讨论也极为热烈。作为晚婚晚晚育的女性,看着有才的网友们各种段子,在乐开怀的同时,都要乐的流下眼泪了。

涨姿势的图片
(来自网络)

今天就梳理一下,我这个“有为有婚要有娃的”女性的一些思考吧。

在中国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代表着什么呢?(仅代表个人观点)

1-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有留学经历为佳(可以看到不同女性的生活状态);
2-经济独立(如果具有前瞻性,2010前在一线城市砸锅卖铁也买房);
3-有持续的工作经历(最好不要跳来跳去的,否则30多岁还没有在一个行业立足);
4-精神独立,又可以建立亲密关系(这才为未来的的婚姻生育建立基础)。

好了,这几条列完,再看看时间线:

生物学上,女性的生育最佳年龄21-28周岁(参考);试管婴儿35岁以后卵子质量急剧下降。
社会学上,对于女性的适婚年龄在30岁以前(与生物学基础相匹配)。

如果是这样,从恋爱到婚姻,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需要从二十出头开始。而问题是,大家对于女性的教育模式是:“大学之前不要谈恋爱,只能自己受伤害。” 然后,一毕业,就开始催促“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相亲”。

如果又在大学的时候,懵懵懂懂地没有对自己职业和学业的思考,可能出国读个研究生,一下自己到了二十六七岁。

更别说女性在职场里,前期可能看似起点不错,又努力上进。可是,一到了30岁左右,男性反而在公司的提拔和可探索的机会越来越多。女性这时候面临生娃,或者职业转折的探索点,又是压力巨大。

一切都似乎来不及了!真焦虑(大家都这样说)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自己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不太知道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给到的支持状态。

我个人的成长之路是这样的:

17-21岁大学–学英文,当老师,学费大哥给交,生活费自己赚(自豪啊);
21-27岁毕业–全职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边攒钱,想着出国去留学!(北京房子从1万到了5万,我浑然不觉。)
27-30岁留学–边留学边工作(攒的钱留下了几万块,经济重新开始)。

这是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的双重奏。在留学的近3年里,遇到了42岁有一个自闭症儿子,还有一个大女儿和一位女性生活在一起的女同学,她在硕士毕业后,继续申请了博士。还遇到了在创业领域大获成功,又来读教育博士的女性同学。还认识一位从牙买加(非法)移民到美国,生下2个儿子,丈夫却回牙买加,不能回美国的女同学。她一边在宾大的医院做护士,一边上一门课,再一门课,就是为了拿下来本科的证书。

留学的好处就是,各种活法,各种状态,你并不觉得你自己的生活多稀奇。我当时觉得第三位女同学的生活有点「惨」,而每次约她吃饭聊天,她是笑的最开怀的那个。

再加上修了一门女性主义的课,新的身份“女性主义者”跃然而出。什么是女性主义?我的定义是:女性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利与机会。

成为女性主义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生育丝毫没有产生焦虑感。幸运的是,在留学前,遇到了也尊重女性权利的N先生。所以,结婚7年,彼此没有给彼此压力。当然,自己的妈会一遍遍的叨唠。比如,“和你同岁的妹妹,女儿都要结婚了!” (我强力地怼回去:“如果我也初中毕业,嫁在村里,可以吗?不一样的人生,不能光比较好的行吗?”)

这并不是说,我认为嫁在村里是不好的人生,而是相信不同的人生路径,不能够随意比较。否则,只能活得分外不快。

就这样,我还是我行我素了几年。不过呢,过生日时候,也静下心来好好算一算自己的年龄。天呐,我都要奔四了!

天呐,我创业慢悠悠的,就要奔四了!
天呐,我妈36岁生的我,我第一个还没生?!
天呐,我还想读个博,这读完得奔五了?!
天呐,我现在生娃,养个两三年,再生个娃的话,都排不出来时间表啦!
天呐,我怎么以前那么天真,没有想娃,没有想房子,没有想车子?!
天呐,我还以为我能的上天,我没算好啊!

虽然,我列了这么一连串的天呐,还行,我没焦虑。幸运的是2019年,偶尔捡到了流浪小猫,王美签之后,我的母性被突然唤起。也在美国朋友戏谑里:“你买车了,买房了,下面该有娃了吧?”(你终于过上了年轻时候拼命摆脱的生活。)告诉他:“我真的要有娃了。”

他只能:“啊哈哈哈。”

要有娃了,工作呢?照常。
要有娃了,阅读研究呢?还可以继续。
要有娃了,还读不读博?奔五前完成目标。怕啥?
要有娃了,三胎政策来了,要不要?

不要!我还想要自己的人生。

当然,我也期待着有娃的新生活。即使,大家说,累哇,焦虑啊。我的想法是,是的,我想更多关注于养娃过程中的互动与美好。正如,我懵懂地年轻时代,一心一意地出国一样。

有人可能说,你肯定有不少的家庭支持。

爸妈都是农村的,年纪又大。哥哥支持完大学,已经是非常爱我支持我。再往后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工作得来的。与N先生在一起,他也是自己支持自己,兢兢业业工作而已。所以,现在的所有生活选择都来自于自己的努力。

也可能有人说,你真有娃了就不这么想了。

我出国的时候,在知乎上讨论一个“嫁得好还是学的好的”问题,还听到有人说:“你真有50万,就不这么想了”。那时候,真想骂人。姐有50万了,自己攒的,自己选择出国,不选择买房,也不选择买奢侈品。

这段时间,在思考自己的工作规划与家庭两件事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被各种信息淹没之后,很容易形成逻辑的幻觉:“所有的幸福,都建立在「有钱」之上。” 年轻人认为,「有钱」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婚恋的人认为:「有钱」的人,值得嫁,甚至有具体的月薪要求呢;生娃养娃这事也是得「有钱」才可以考虑。

这并不是说,我们天真无知,对在城市生活的基本「物质要求」不闻不问,天天傻乐。但是,在「有钱」才可以XX的逻辑之下,生活会非常焦虑,工作也不顺畅。

思想被「限制」,这才是焦虑与困境的根源。“他们说,他们说,他们说。” 你自己怎么想的呢?

从大学毕业独立生活,到自己拥有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先行思考的是:”我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在这件事上去花时间给我带来的精神与物质收益是否可以支持我良好的生活?”

婚恋上,可以说,非常幸运。没有经历巨大的波折,但是,依照「有钱」这个标准,我绝对应该叫苦不迭才行。而感谢老妈的哲理:“有爱是第一位的,没有爱,在一起一辈子有什么意思?能勤劳就行,什么社会都饿不死。”

其实,在三胎政策出现的时候,在我们讨论”女性上天的操作“时候,我们还要谈一个词:”选择“。其实,在任何社会,都有女性的困境。非洲的女性,还处在没有基本的受教育和生育自由里。在美国的需要移民女性,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农村的许多女性,也身处不同的困境。

如果我们有幸接受了较好的教育,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可以做的更多的不是焦虑,而是做出选择。

如果能在作出自己的生活选择时候,还能支持到其他女性的发展,真是更好的生活。(建议看梅琳达的书The Moment of Lift)

六一儿童节收到了我月捐支持的”是光诗歌“项目的小礼物。看到孩子们的诗歌,内心非常恬静。在给自己添一件衣服和每月捐出50块,我选择了后者。这成为幸福的来源之一。

一样的,在有5000块收入的时候,生活的主要支出是吃住;周末的时间,可以去大学蹭课。

在有50000收入的时候,吃的好一点点,也不用每顿山珍海味。粗茶淡饭的反而健康。再预留下些陪伴家人。如果还每天早起读几页书,很满足。

如果别被网络上的各种声音带跑,有自己的选择和坚定。女性们,我觉得咱们都可以上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尼可写-三胎与女性困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