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情思

车辆行驶在长春到长白山的高速公路上,车窗外的青山绿树快速地往后跑去,高山下,河道边,平原上,到处都是一望无垠的黑土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黑油油的光芒,不时见到一些农民在地里耕作,把黑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条,看来已经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记得以前在青岛听东北的朋友说他老家有二十垧土地,我是头一次听说“垧”这个计量单位,朋友解释每垧十五亩,也就是说他家有三百亩农田,在场的小伙伴立马炸锅了,这要是在山东可是十足的“地主”啊!这次来吉林,我算是亲眼见证了大东北的幅员辽阔了,土地不光多,而且土质肥沃,有一首歌里这样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据说黑土层厚度大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所以东北人总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涨姿势的图片

我看过一个资料,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以弯月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所以过去都把东北视为中国的“大粮仓”。上个世纪大批的山东、河北、河南的老百姓背井离乡“闯关东”,为的啥?就是因为黑土地上长粮食,能够吃饱肚子续命啊。

至于黑土地是怎样形成的呢?可以说是和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是土壤里腐殖质长期累积的结果。黑、吉、辽三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夏季节,东北的植被生长繁盛,根系发达,为土壤输送了许多新鲜的有机质,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把这些新鲜的有机质分解加工成了黑乎乎的腐殖质;到了秋冬时节,气温下降,白雪覆土,土壤微生物一个个都猫在土里“冬眠”,对土壤腐殖质的分解矿化减缓,土壤腐殖质就这样被积累了下来。长此以往,土壤中的腐殖质越积越多,不仅把土给染得越来越黑,还使得土壤越来越肥,形成了东北特有的肥沃黑土地,这或许是造物主对这片土地的眷顾吧。

车子疾速行驶,突然我的视线里闪过一块交通指示牌,上面写着“靖宇”两个大字,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名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东北抗战的紧要关头,杨靖宇临危受命,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1940年2月23日,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后壮烈牺牲。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将烈士牺牲地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以来,被彻底切断食物来源,他究竟靠什么活下来的?经过医生解剖,发现杨靖宇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医生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杨靖宇将军是抗战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为了中华民族的胜利,为了新中国,成千上万个革命英烈长眠在白山黑水间。我想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东北黑土地里浸润着烈士的鲜血,松花江水喧腾着他们的初心使命,长白山的青松白杨昭示着中华儿女昂扬不屈的铮铮骨气。这正是:

松江烽火起狼烟,
白山松柏冲霄汉。
血沃黑土红中华,
前赴后继永向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黑土地情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