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皆空

涨姿势的图片

写在前面:昨晚看完了《能断金刚》,作者麦克.罗奇格西,前几年就听辉哥推荐过这本书,但直到看到婷婷的更文:结缘《能断金刚》才种草。什么时候阅读一本书,真的也靠缘分。

周更第一次主题写作,因为小伙伴们的喜欢,我获得了书籍奖励,徐徐问我想要哪本书时,我脱口而出就是这本。从打开阅读开始,就被深深吸引。换做是几年前,我不会对这类书籍感兴趣。但是现在,践行简单的事情四年以后,心境渐渐不同。了解世界的运行法则,探索本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接近本质。这本书是个宝藏,值得持续输出感悟。这是第1篇读后感。

万事万物皆空。世间万物,有不同的可能性,但是它本身是不具有固定的特性的,它的所有特性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世上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正因为“空性”存在,所以才有“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才会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围观的人们,展开辩论,关注同一件事的一千个不同方面。

就算是那个在办公室正在因为某件事朝你咆哮的老板,他之所以会展现出“咆哮”的样子,也只是因为你是这样看待他。同样是这样的他,在他亲密的人看来,也许会解读为“有领导力”“有决断力”,但肯定不会是“咆哮”和“可怕”。所以,他人在你面前展现出来的样子,是你加上去的,或者说,想象有一块空白的幕布,上面展现什么样的画面,是你主动投影上去的。

知道这一点,有什么意义?知道万事万物皆空之后,也就明白,任何一个决策,都会隐藏好的或坏的潜能,它们同时存在着。只不过,你会根据后续发生的一些事情,来决定你要看到哪一个潜能,然后做出评价。

在书中,作者用公司买楼这件事来做举例子。


“如果我们买了楼,而纽约的楼价突然下跌,那么对我们业主来说,买楼就是件坏事情;
如果我们买了楼,使得公司的经理们都有了更大的办公空间,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买楼就是好事情;
如果我们买了楼,使得所有来自某个区的员工每天需要通勤时间多花半小时,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件坏事情。可是对于另一个区的员工来说,这却是好事情,因为新的办公楼节约了他们的通勤时间;
如果我们买了楼,让我们的供应商认为我们经济实力雄厚,更愿意跟我们合作,那买楼就是件好事情;如果让供应商认为跟我们做生意他们吃了太多亏,反而不愿意跟我们合作,那买楼就是件坏事情。”

看,哪怕只是同样的一个决策,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好坏情况都出现了。但楼房本身是无辜的啊。对从中得利的人来说,这是好事;对从中受损的人来说,这是坏事。而这件事本身,是空的。这些“好”和“坏”的属性,全都是立场不同的人们赋予上去的。

还可以怎么迁移?比如育儿过程中,为什么我们有时耐心,有时奔溃?孩子本身,还是那个孩子啊。变化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是我们自己变了,不是吗?记得有个特别流行的段子,想要收拾娃娃时,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是我自己非要生的”,这样的“咒语”,有助于我们把“附体”的“心魔”赶走。是的,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回归孩子本身,并不是他们做了什么不得了的“坏事”,而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从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有什么不得了的影响。

万事万物皆空,那我们这个投影人的思维方式就至关重要了,正是这一点,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万事万物皆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