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杂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于今看来,只说对了一半,断魂的人越来越少,踏青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

涨姿势的图片

这几天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借着清明假期家人团圆,朋友欢聚,河边看柳,公园赏花,还有一些人走进田野,挖荠菜、苦菜、蒲公英,各种野菜,不仅是用来果腹,还可以用来怀旧。诚然,沐浴着春风,怀抱着故人的温暖,在春日里,以清净明朗的身心,吃上一顿自己挖的野菜,品尝着饱含地气的味道,似乎感觉眼看得更清了,心看得更明了,我想这或许就是人生的清明时刻。

古人也挖野菜,《诗经》里有一首《采薇》,写得生动感人,我们来分享其中的两节: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注:猃xian狁yu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采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似乎很唯美的样子,最后的那一段话更是成为千古佳句,被文人墨客用作各种欢聚分离的场合。“薇”,一种豆科野菜,“采薇”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挖野菜”。这里挖野菜的主人公是一位戍边的士兵。

“豆苗刚刚采过,很快又长了出来。一遍遍地说回家了回家了,但一年又一年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这位士兵似乎对挖野菜没有太多的兴趣,野菜激发了他强烈的思乡情绪,想念他的故乡,想念远方的亲人,可是连年的征战,导致他远离家乡转战沙场,野菜青了又黄,挖了又长,而回家的希望却一遍遍落空……字里行间流露出士兵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的一节更像是一首抒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绝:

“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春风轻拂杨柳依依。如今归来途中,雨雪纷飞,道路泥泞,我饥饿劳顿,满腔伤悲,我的哀怨有谁能够理解!”

再往前追溯,历史上还有两位挖野菜的名人,伯夷和叔齐,他们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挖的野菜是一种叫做“薇”的野豌豆,甚至还作了一首诗歌——《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两位王子,这兄弟两个一个比一个拧巴,都不愿当官,放弃本可以继承的王位。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同样采取了避世的态度,不吃周朝的俸禄,在首阳山挖野菜度日,这样的日子三五天还可以凑付,时间久了谁也吃不消,两人最终都饿死了。

对于伯夷叔齐的做法,历史上评论不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好多人不理解,不当国王就罢了,还“不食周粟”,为啥呢?难道周粟不香吗?野豌豆,味道怎么样,我并没有吃过,看来中国人是有挖野菜的传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清明杂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