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要幸福呢?

住进养老院后,钱理群夫人崔可忻曾多次问道:“这样整天吃吃喝喝,有什么意义?”在这些日子里,崔可忻坚持关注医学界最新动态,提出养老院数据库建设方案,组织系统学习医疗知识,丰富老年人文化活动。
养老院数据库建设方案被束之高阁后,崔可忻又打算在养老院开展老年医学教育。这充满理想主义的雄心,最终还是在现实中搁浅了。最后,崔可忻只好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放在了音乐上,在音乐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相比之下,钱理群的困惑就少些,因为他的文学和写作凭个体就可以完成,而崔可忻的计划是需要机构或者他人配合的,这才千难万难。她最后选择的音乐,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一个在个体的努力下就能付诸行动的对象。
涨姿势的图片
钱理群在《“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代序》中说道:人之“幸福”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有在为社会、他人服务中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产生的精神的充实与愉悦。
找到生命的意义,于他们而言,就是幸福。
崔可忻生前是一名医生,她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没有让人觉得矫情,就像钱理群所说,对很多人来说,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但他们夫妻却需要在为社会、他人的服务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样才能产生精神的充实与愉悦。
钱理群很谦逊,觉得他们的追寻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并没有把他们的选择强加到别人头上。
这种退而不休的生活,其实和孔子的“生无所息”异曲同工。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还有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细想想,人活着,好像还真的需要做点什么,找到心理寄托,否则,很容易陷入虚无中,活着就如同行尸走肉,别说体验幸福了,大概率会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吧。
如果说“意义”俩字特别宽泛,特别不着边际,还显得虚无缥缈,追寻人生的意义有点矫情,那么换成幸福可能就比较好接受了。
空虚和幸福距离遥遥,充实和幸福才是孪生姐妹吧。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么一种体验:一件有点难度的事情,在诸般不顺或者百般努力之下,终于完成了,还取得了不错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几天,你就会心情愉悦,看天天蓝,看云云白,看人也会觉得人人面目可亲。这种愉悦可能就是幸福了吧。
可是这种美好的体验很快就散去了,你若是想时不时就感受到这种愉悦,这种幸福,那你就得做事情,在付出辛苦的劳动之后,才会有轻松愉悦作为回报。不愿意付出,也没什么问题,估计那种特别愉悦幸福的感觉也就很少光顾了吧。

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生存问题之后,怎么才能比较持久地感受到幸福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怀疑,就是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啥,或者说干这些事情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样的问题让人惶惑。如果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就触摸到幸福了。
世上大概只有人才会追寻活着的意义吧。如果真能给生活赋予某一种目标和意义,而且能说服自己打心眼里相信,这可能就是信仰了。有信仰的人,在生活中更加笃定、坚韧、投入,最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会不断地辐射出幸福和充实,让人看起来都明亮而有魅力。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幸福实在是个稀缺品,想持久感受到幸福无异于痴人说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谁不想要幸福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