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太白路

汉中城中有一条太白路,位于今汉中城万邦时代广场南,向西延伸至西环路,周边有太白社区、太白巷、太白小区等。为什么叫太白路?皆因这些称谓中的太白二字,与这里曾有太白泉有关。

涨姿势的图片

据有关记载讲,太白泉是很早前人们挖出的一个泉。原北校场的西北侧,即有太白泉,且形成了一池的水,池水面积约有4亩,可以说象个微型的湖。这太白泉何时成泉?据史籍记载系“掘土”而“涌出的水”。《南郑县志》记载:“汉中水利导源自太白山,岁旱祷雨辄应,乐园师建祠城西北隅,掘土得泉。”这段文字的大意讲,汉中城北的灌溉用水,用的是褒河里的水,而褒河水是由太白山流来的。人们每每遇到干旱年都祈祷老天降雨,因此在汉中城的西北建有祭祀祠庙,建庙“掘土”而挖出了太白泉。

太白泉旁,是古代汉中民众的祷雨之地。当然,也有传说讲,汉中之地昔为汪洋大海,年年易洪水泛滥,后来天上的太白金星传旨,派大禹治水,打开黄金峡,导漾东流,使洪水退去。大禹再派后裔即褒人居此,建立了褒国,且赐与太白泉。之后,凡遇旱年,“祷雨辄应”。至于太白泉的得名是和太白山有关,或是和太白金星有关?今已无可稽考,但“太白”二字,肯定有用意,或者说和太白山、和太白金星都有关,是个吉祥的词,给太白泉作了取名吧。在古代,山河堰引太白山(即褒河)的流水,使汉中成了“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而太白泉哩,则是汉中旱年祷雨的“灵验”之地,故太白之“流水”、或太白之“泉水”都给汉中带来了“恩泽”。

昔日在太白泉旁建有庙宇,专门用于祭奠太白湫神,且历朝历代不曾间断。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太白庙“嘉庆十七年(1812)郡守严如熠建”。《汉中府志》也记载:“嘉庆十七年,知府严如熠率属建祀。”另据一些志书记载,清乾隆四十年,陕西大旱,巡抚毕沅遣官祈祷,甘霖大霈,阖省沾渥。奏闻,加封“灵昭普润”御制诗一首,恭镌省城太白祠中。古人在大旱面前,无所释从,只能祈求神灵降雨,“碰巧”而得雨,以为是神灵的作用。这种作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昔日太白庙庙宇巍然,人们祷雨往往“神应”,故此处的香火甚盛,祀典仪式很隆重。汉中历代官员也很重视太白庙的祭祀祈雨活动。这方面,《汉中府志》对太白庙祀典仪式记载得也比较多。在古代,太白庙的祀典活动,在当时汉中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定影响。

太白泉是汉中城中一泉,太白庙是祈神祷雨的重要祭祀地。但上世纪末,汉中北校场随着万邦时代广场的兴建而消失了;太白泉和太白庙也在城区改建中被拆迁或被毁填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太白泉一带,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曾以太白泉的太白取名,成立太白大队,1984年因体制改革改称太白村,时有6个村民小组,382户,1337人,234亩耕地。当下,这一带再无耕地,皆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只留下了太白路、太白社区、太白巷和太白小区等等称谓,些许能勾起人们对太白泉、太白庙的一点念想吧? 故城市折迁改造,一定要保护和呵护人文记忆、文化遗产,象太白泉 、太白庙就属于应当保住和呵护的人文遗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汉中太白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