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先入为主

手机响了。
我急急忙忙洗手擦手从厨房奔出来,一看来电,心里先哆嗦了一下。
这是一个长辈亲戚打来的。她的电话一般都在半个小时以上。可我锅里还煮着东西。而且,接她的电话,我必须得坐在电脑前面,否则就会心虚得说不出话来。
长辈应该80多了,一直是我佩服的对象。工作时众口称赞,是公认的好职工。退休后也没啥说的,目前为止,没有给子女添过麻烦。她天天坚持锻炼,广场舞跳得能在队伍里站头排示范。这就不说了,她还坚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学水墨画。反正在我这个外行眼里,她笔下的水墨画是完全可以装裱起来挂在家里墙上的。
这么说吧,她是我的榜样,是我的目标。我暗下决心,老就老成她那个样子。
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个长辈怎么就如此抗拒电脑呢?她顽固地认为电脑跟她的生活无关,对她是完全没用的。这还是我心里那个活力无限活到老学到老的老人吗?
长辈以前很少跟我联系,现在会时不时打个电话。惭愧,主要是她打给我。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一开始,我简直受宠若惊,我也可以和长辈谈谈国际国内形势了,讨论文学作品了,说说历史知识了……聊天聊这些内容,有没有诗和远方的感觉?我印象中这个年龄的老人,除了家长里短,很少会和晚辈交流这些话题。我对长辈越发佩服了。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长辈每次打电话,都是有问题要问的。
有一次,长辈问我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五岭”是哪五岭。我一听就紧张起来。虽然能把《长征》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五岭”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五座山岭,可到底是哪五个山岭,我却说不齐全。
幸亏我接电话时就坐在电脑旁。我马上百度了一下,答案一目了然,就看着屏幕告诉了长辈。长辈大夸我记性好,我没敢矫情,实话实说了。
我身上的职业毛病也算根深蒂固。我想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老话,就热心地告诉长辈,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方便快捷。
长辈依然隔三差五打来电话,问的都是类似的问题。我发现长辈压根没打算上网查找,她是把我当成了百度的二传手。
每次电话时间都不会短,都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都是可以轻而易举从网上查到答案用不着讨论的问题。渐渐的,我觉得这有点成了负担。

我调整了一下情绪,在电脑前正襟危坐,和长辈聊了几句闲话,时刻等着长辈切入正题开始提问。
果然,长辈问起了刘邦的《大风歌》。刘邦一生也就写了两首诗,《大风歌》只有区区三句,我还是可以流利背下来的。但我没敢轻敌,我知道长辈不可能只问这三句诗而已,就赶紧搜了一下《大风歌》。
果然,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首诗是刘邦啥时候写的。我看着搜狗百科,回答是刘邦击败英布、得胜还军途中,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时写的。
然后就是刘邦的家乡是哪里?沛县。沛县是今天的哪里?江苏徐州……
后来又谈到了鸿门宴,谈到了韩信、张良,谈到了纪信,又联想到城隍庙城隍爷……以我这么点积累,没有网络,我如何应对得了?
这次电话的最后,我又提到了网络。长辈说她不会用手机查东西。我平时也不用手机查东西,觉得手机屏太小,对眼睛很不友好,但电脑就好多了。长辈说家里没有电脑,她觉得电脑对她没有什么用处。
原来长辈的看法一直没有变过。
看来,在我眼里心里精神不老的长辈,也有她的局限啊。

我提醒自己:老了后,一定不能抗拒新生事物,不要想当然地觉得它和我的生活没多大关系,一定要学了接触后再下结论。
我突然意识到,长辈的局限已经在我身上体现出来了,哪里用得着老了后呢?我不也反对过儿子买洗碗机买扫地机器人,觉得毫无必要,洗碗扫地都是顺手的事,哪里用得着买来又占地方又花钱?多懒的人才会觉得有买这些东西的必要?
可是现在,我由衷地觉得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真香。
我和长辈的局限,只是表现在不同地方而已。
是为戒。涨姿势的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永远不要先入为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