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嫁衣

这件衣服始做于清末民初,是奶奶的陪嫁。衣服像是织锦缎面,过膝长袍,富贵的酒红色,大襟,脖领处还有小银饰。色彩明丽,布料考究。一朵朵飘逸的牡丹花在衣袂飘飘处,暗香浮动,凹凸有致,非常精细。说到精细,不得不顺便佩服一下奶奶的女红,整件衣服,全部是手工缝制,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匀称自然,走线平稳笔直,一点不逊于当今的缝纫机。这件衣服历经百许年,依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因为这件衣服,差点成为我的嫁衣,所以被成功的保留存了下来。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听母亲说,奶奶生于官宦之家,后清朝瓦解,成长于乱世。因为倾慕于爷爷的才华,毅然决然嫁给爷爷。奶奶陪嫁的衣物很多,绫罗绸缎样样珍品。由于战乱,奶奶与爷爷颠沛流离,一些珍贵的文物和一些上好的衣料,在战争和破四旧期间,抢的抢,丢的丢,烧的烧,都遗失殆尽了。母亲出生在建国前夕,二十岁时嫁给父亲,两身粗布衣裤,一只红漆木箱,一个梳妆台,就是母亲的全部陪嫁。奶奶看母亲没件像样的细布,把这件衣服送给母亲,是让她改做成棉衣穿。

母亲说,虽是每天“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织出来的也只是白色蓝色的大粗布,留下少许用的,还要拿到集市上卖掉,换些油面的补贴家用。乍然看到这么精致的布料,母亲爱惜得不得了,剪刀拿在手里比划了多次,终是舍不得下剪,最后决定,等有了女儿,要给她心爱的女儿改成嫁衣。
天意眷顾,70年代初,母亲心心念念的女儿,也就是我,降生了。我是早产儿,瘦弱到皮包骨头,父母倾注了他们全部的爱,我才得以存活。这件红袍被母亲珍藏在柜子里唯一的粗布兰格包袱里,每每秋高气爽时节,母亲就关好院门,晒她这些宝贝们,依稀记得暖暖的阳光下,树影婆娑,细长的铁丝上,晒满了衣服布料,这件鲜丽的红袍子在黑蓝的世界里,格外扎眼。年轻的母亲总看着它出神,无论洗衣做饭眼睛始终瞟着它,收衣服的时候,总见母亲轻轻抚摸着衣服上凸起的花纹,偶尔亲昵地在脸颊边偎偎,嘴角扬起的是甜蜜的笑……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家翻了新房,沉睡在包袱里的衣服不再受潮,再没取出来见世面。
图片
我上学,工作,谈对象,日子一日日好着,我穿的老粗布,逐渐换成了“洋布”,“人造棉”,“的确良”,“涤纶”,“大纹哔叽”,颜色从单一的蓝黑色变得花团锦簇起来,款式上也跟着潮流赏心悦目了;喇叭裤,红裙子,健美裤等在我的童年里风行一时;有条件的做衣服还去集市上请裁缝;再后来,集市上有了款式新潮花色繁多的成衣,爱美的我,总是央求着母亲买成衣穿。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我22岁那年,要结婚了。有一天下班路过集市,陈列在柜台上的五颜六色的缎面子吸引了我,情不自禁驻足,看着柜台师傅麻利地卷着木轴,五颜六色的绸缎在太阳下熠熠闪光。我摸着它,像微风,丝丝滑滑地划过我的指尖,柔暖清爽。

我贪婪地挑拣着,刚发的二百元工资一直在贴身的衣兜里跃跃欲试,终于忍不住,花26元扯了六尺大红绸缎,碎碎的菊花金线圈边,藕断丝连,甚是好看。我兴奋地交予母亲看时,母亲说:“有件袍子给你留了二十多年,咱不妨比比看。”我看着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兰格子包袱,把上面的衣服一件一件取下来,一点一点展开压在最下面最服帖的袍子。瞬间,我和母亲同时失望了。这原来视为美妙绝伦的布料,与我新买的缎面比起来,无论是材质还是颜色,都有了天壤之别啊。
涨姿势的图片 第4张
母亲一直心有不甘,怎么回事呢,是衣服褪色了?还是科技进步了?
母亲找镇上最好的裁缝给我做了两身大红色的棉衣,那件袍子被冷落在柜子里了。结婚时,母亲给我置办了当时最流行的“四大件”—-电视,洗衣机,缝纫机,自行车。买了很多时兴的衣服布料,满满的包了六个大包袱,老公用小轿车风风光光地把我娶到了婆家。母亲说:“这才是我们一直期盼的幸福生活啊。”

幸福生活是没有止境的,如今的家乡,发生了巨变,平房变楼房,土路变公路,春来赏画楼,秋到摘瓜果,衣食丰厚,柜纳百裳。转眼间,我的侄女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平日里就对服装特别挑剔的她,对每一件陪嫁的衣服都是精挑细选,一切家用电器更是一应俱全。结婚的着装更是多种多样,中式的,西式的;什么出门纱,仪式纱,感恩服,敬酒服;有司仪,有花台,有乐队,整个婚事做得体面排场,隆重非常。
婚纱,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嫁衣了,每个待嫁的女子,心底深处都蛰伏着一个婚纱梦,渴望自己哪一天就是童话中的白雪公主。母亲看着化妆师把拖尾的婚纱服给侄女穿戴好,束肩紧袖,婀娜多姿,宛如一支亭亭玉立的百合;两手托裙,层层叠叠的蕾丝裙摆就四散开来,薄雾般的轻纱弥漫,裙裾周围还开着精美的玫瑰花朵,在闪亮的水晶宝石里,芳菲无限。母亲的眼睛里满是幸福的笑,见人就夸:“真如画上的人儿一般呢。”

是啊,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富强,开放,自信的新中国。嫁衣,这个曾被贫困压抑成的奢望的梦,在经济腾飞,物质腾飞的今天,欣欣然从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苏醒过来,无比张扬地在我们这个时代风光着,辉煌着。
前几天,我回娘家,看到这件曾被呵护数十年的红袍子被母亲抛弃在床头一隅,准备当废品卖掉,我心有不舍,把这件见证了我们四代人的嫁衣小心地保存起来,这,或许会成为我给孩子讲述新中国发展史的很好的教材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奶奶的嫁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