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汉江古渡口

汉江源流绵延一千多公里,从远古时期就日夜奔流,一泻千里。

汉江以她的血脉浇灌出了柳绿桃红的春天;温柔的描绘出了十里荷花的丹青画卷。风舞秋叶,渲染出了如诗的南山北岗;构画出了冬雪飞絮的银装素裹。

一年年,一辈辈,千万后辈踩着前辈先人的足迹赏春风秋雨,看花开花落。

汉江千百年来承载着交通运输的重压,一次次扬帆起航,丰富了两岸人民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有船运必然有渡口,才能方便四方商贾,方便交易。

涨姿势的图片

汉江沿途不知道有多少渡口无从计算,单是沿江的渡口粗略计算,大概不到五公里就有一处专供过往行人来往使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沿用的是传统古老的摆渡方式渡人,后期为了节省人力基本改用柴油机带动人工摆渡,又省力速度又快,极大的方便了汉江两岸群众的出行。而那些比效小而且人少的山涧渡口则俨然是以传统木船载客过河。

一个春风染柳的季节,约了几个朋友前去领略汉江风貌,在汉江一个小渡口,见一老人在船中坐等过江的客人,我们抱着好奇心就前去打招呼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说:我家从爷辈起就在汉江撑船,传到我手里己经是第三辈了。一年四季在江水上漂,现在交通方便了,很多家庭有了摩托车和小汽车,坐船的人少的多了,人上了年纪,也干不了别的事,碰上客人挣几个钱供日常自用方便。

我们一行人上了船,老人叮嘱我们坐稳不可随意走动。然后用竹杆在河岸边一点,船忽地就稳稳直向江心驶去。

船驶在江中缓缓而行,岸上的树木和房舍好象也同时移动似的从我们眼前掠过。远山如黛,江波碧流,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儿时的记忆。
昔日承载数吨的木质货 船常年累月漂流在汉江河面,他们把黄金峡下游的木柴和山货收聚在一起,承船用水路运到县城码头把货物售后再把山区群众需要的农资资料运回去。每次船运都停留在码头的大柳树下,木船长约三四丈,宽丈余,船舱上边搭建了一个用竹子制作的船蓬,供船夫住宿和日常生活用场。

一天偶然的机会,我来到落日映照的古渡口,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河流水,我思绪的回忆油然而生,这里原是通往汉江南北的主要渡口。过去夏天是靠木船运载人等过河,冬天是用木桩打成人字架,然后在上面铺上厚重的木板,人、牲畜皆从上面通过。汉江南岸江坝沙河一带的居民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

汉江河过去行船架桥都很简陋,未上船前还得过一段套河,这竟给很多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洋县有名的笑话:孝生背河全靠你哩。讲的就是孝生背人过套河的经厉。

一个严寒的冬天,北风呼啸,汉江两岸天寒地冻,江面架的木板桥上南来北往的人小心翼翼的从桥上走过,生怕一不留心掉到江里。但是,事故还是发生了。一个年轻妇女走在桥面竟和一位农人拉的一头黄牛相遇,在狭窄的桥面被牛轻轻的挤到冰凉的江水里了。江岸桥上看到的人一阵惊呼,船夫赶紧撑船过去把人救上江来。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深秋季节,那天是早晨,江水散发着阵阵寒气,一个穿制服的中年男人在江边渡口处转来转去将近一个小时,船夫看在眼里,急忙过去寻问个究竟。才知道中年男人因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在凉水中走动。船天知道实情后就把中年人背过套河。临走时,中年人很感谢,就询问船夫家中的情况,大概过了两周船夫家姑娘突然接到一纸招工通知,高高兴兴地上班了。此事大家传说那位身穿制服的是地委领导,下乡来到汉江因过江办事而遇到了套河,让人背过江为报恩为之。这事当时被传的沸沸扬扬,成为一段佳话在坊间流传。

90年代未,一对小情侣因相爱而受家庭阻挠,双双来到古渡口的砂滩,相对而拥,泪眼相对,在经过长时间的复杂思想斗争,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毅然拿出准备好的农药,对着残阳如血的夕阳,一口喝了农药,以死抗争,为争取自由而双双殉情。
光阴似箭,半个多世纪很快过去了,那些回忆和奇闻异事依然不能忘记,听着滔滔的汉江流水声,承载多少风月对汉江有不解之情。

黄昏时节,西边的夕阳洒下万道金辉,染红了青蓝色的天空,汉江河水被映照的一片绯红色。渐渐的月亮升了起来,银色柔和的月光洒向远处的山岗和田野,把苍茫的夜色扮饰的分外神密和妩媚。原始的古渡口失去了往日的苍凉和静谧,几只晚归的小渔船从江面划过,时不时传来几声鱼鹰的叫声和江水哗哗相互唱和。芦苇生处野鸭静憩,水草的芳香弥漫在水雾中随风飘忽香漫四野。

抬头望去,古渡口新建成的高速大桥雄伟壮观,横跨南北,大桥两边的灯光辉煌明亮,大桥上面车水马龙,完全抹去了岁月往昔的故事,正在以一个新的面貌取代传统落后的古渡口,展示了改革后的伟大成果,承载着激情一路歌唱向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落日汉江古渡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