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风味三吃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世代生息在大巴山的人们,箪食瓢饮,简单粗糙。包谷、洋芋、南瓜、红苕、豆角、青菜……是山民们的主要食品。地里出来什么吃什么,锅里烧水,园中摘菜,吃得新鲜。又是自己劳动所得,吃得坦然。家常便饭,代代相传。

渣豆腐

渣豆腐是巴山人常吃的一种菜类。主要原料是大豆(俗称黄豆)。山民们不仅喜欢用黄豆做豆腐,长豆芽,而更多的是用来做渣豆腐:先将黄豆选净,去掉尘渣泥沙,用清水浸泡,石磨磨浆,再盛入锅内煮沸,再将切碎的青菜掺入其中,煮熟成坨,一青二白。上餐桌撒上芫荽,佐以姜蒜辣椒,即可食用。要是用地里刚摘下的绿壳嫩豆做成,那味道更加鲜美,不可言状。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曾记得孩提时,人们吃糠咽菜,生活困难,那时要是能吃上一顿渣豆腐,简直像过年一般。到了收黄豆的季节,地里、场院总有一群孩子接踵而至,叽叽哇哇,抢拾掉在地里的豆荚、豆粒。前面收黄豆的大人们,发现自家的孩子在后边,有意将几株黄豆不拔掉留着,或捋下一把豆荚甩在屁股后面。打豆场上的孩子们,有的在豆壳豆灰里刨,有的爬在地上将陷在泥里的一粒一粒地往外抠,只要拾得一两碗豆子,家人喜欢,孩子高兴,赶紧磨浆,狠狠地搭上两盆过刀的青菜,不图味道,只图数量,菜饭合一,一家老小又能过活几天。
近年来,山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再也不为吃穿发愁,对饭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讲究营养,讲究口味。传统的渣豆腐在制作上也有了改进,将豆浆过滤去渣,再搭菜配色,成块成坨,口味细嫩,于是更名为菜豆腐,只不过是渣豆腐的一个变种而已。又有人偶从报刊缝隙中和网媒上读得,豆渣可以降压,能治便秘、健忘,有抗衰老等多种功效,于是渣豆腐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山里村民三天两头做一顿,城里每天早晨又可听到“渣豆腐啰——”的叫卖声在街头巷尾中回响。

橡子凉粉

凉粉的种类较多,有稻黍类、薯类和各种豆类凉粉,既可作为小吃,也可作为嘉宾宴席上的一道佳肴。但橡子凉粉虽不曾光顾大雅之堂,却别有一番风味。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橡子树,属栎类树种,俗称耳树、橡子树或青冈树。秋分过后,橡树林如橙如金,山风起时,林涛隆隆,片片落叶飞舞,颗颗野果透红。成熟的橡子随风从橡碗里掉出来,打落在树叶上沙沙作响。此时的大山,不管你在哪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一种成熟的旋律,秋色的斑斓,多姿的情调。橡子滚落满山遍坡,酷似一颗颗椭圆形的玛瑙,半橙半白。这时正是人们捡拾橡子的好季节。穿红着绿的农家媳妇、头缠白布帕子的老太婆领上各家的小孩或孙子,身背背兜,手提竹篮淹没在树林中,边捡橡子,边拉家常,谈笑声又给这巴山深处增添了收获的音符。

橡子既可作为种子,播种在荒山荒坡,再生青冈耳树,永续利用。同时也可用来加工成食品,橡子凉粉就是其中的一种。人们先将捡回的橡子用碓舂或石磨推,脱去外壳的一粒粒橡子仁像莲籽样,白生生、油溃渍的,再将橡子仁用清水漂洗数次,磨浆、过滤、沉淀、晾干,便成了能做凉粉的原料橡子粉。若即时食用,先烧好一锅开水,将橡子粉用少许冷水调匀倒入开水锅中搅拌,把握好火候,起锅后倒入盆中冷却,即成橡子凉粉,倒在案上宛若一块赭色纯玉,玲珑剔透,光泽诱人。这时农家主妇便操动刀具,各式形状随刀起落而出,条块分割,心想形成。放进碗碟,调以姜葱、麻油,清香盈室,浓浓的一股乡土气息,看上一眼,令人舔嘴咋舌,品上一口,顿觉味美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洋芋糍粑

从小就听得大人嘴里有句顺口溜:“大巴山,地皮薄,离了洋芋不得活”。打会挣工分时就知道五斤洋芋折一斤主粮的换算比例。洋芋又名土豆,富含淀粉,可煮洋芋饭,做洋芋汤,炒洋芋丝,洋芋片,可加工成粉条、粉丝、粉带,山里人还可做成“洋芋全席”。有人戏言此席既有“羊”,也有“鱼”,还有“蛋”,满桌全是洋芋蛋。洋芋糍粑是“洋芋全席”上的一道菜肴,也是农家逢年过节的一种食品。做法简单,将洋芋刮皮蒸熟捣成泥状,做出各式形状,入油锅煎炸,待微黄熟透捞出,入盘碟撒上白糖便成一道酥而不腻,脆而味氽的洋芋糍粑。现在制作又有讲究,或夹豆沙、或馅玫瑰、或添彩做花,改进了工艺,增加了花色品种。

涨姿势的图片 第4张

听老人们讲,吃食堂年月,家里仅有的一点口粮,全收归集体食堂,劳动人一天只给两碗照得见人影有菜无米的稀汤,不少农民被浮肿干瘦夺去了生命。但有一农户家徒四壁,却面无饥色,过得挺精神,使人们大惑不解。后来才知道,该农户早有备荒意识,每年将小洋芋和挖烂的洋芋去皮蒸熟,用手礁舂成洋芋泥,做成砖坯样晒干,然后将这种砖坯在屋内砌成一堵墙,烟熏火烤,黑乎乎的,与真的土坯一样,纵有饥寒起盗心的梁上君子,也不知那是入口之物,每当夜深取一块洗净炖煮,或切片、或做汤,既不背私藏口粮的罪名,又度过了食不裹腹的艰难岁月。这种洋芋泥做成的砖坯,很可能就是洋芋糍粑的前身或者同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巴山风味三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