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村上春树惊为天人的卡波特

霍尔科姆村是美国堪萨斯州西部的一个偏僻村落,这里祥和安宁得仿佛世外桃源,但在1959年11月的一个凌晨,几声外来的异响打破了村庄原有的宁静,善良温和、广受爱戴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

凶手残忍狡猾,作案现场不落痕迹,一时间案件震惊了全美。为追查凶手,当局派出最强警力,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立即赶往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调查,对象包括死者的亲友、邻居、当地警察及两名犯罪嫌疑人。六年之后,在6000多页的案件调查笔记基础上,一本《冷血》还原了血案的发生、追捕、审讯、惩罚的全过程。

涨姿势《冷血》的图片 第1张涨姿势《冷血》的图片 第2张

惊世骇俗的血案没有被写成侦探小说,被卡波特写成了“非虚构”,用大量的采访事实说话,以新闻手法竭力还原案发现场,但它又是一本“小说”,叙事的视角不断变化,每一个叙述者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亲历或目击的部分,情节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平静的讲述中悬念叠出,从作品的根源处释放出令人震撼的力量,令人欲罢不能,与一部优秀悬疑小说的精彩度相比不分上下。

卡波特创造了“非虚构小说”这一文体,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巨大反响。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入选“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冷血》的影响力超出时空,影响了后世的新闻写作。在今年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里,老师们对这本书推崇至极,可看出其对他们特稿的影响力。当初我在读卫毅老师的《白银往事》时,为他由一桩连环杀人案写出一座城市的沧桑变化而默默叫好,而在读完卡波特的《冷血》之后,又觉卫毅还没有写作到位。他可以学习卡波特,通过更深入的采访调查,还原犯罪现场,追踪案件发展,揭示出犯罪嫌疑人的心路历程、杀人动机,案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力等,如此方可使写作更深刻,让读者对人性、对历史有更透彻的了解。涨姿势《冷血》的图片 第3张

>>>>>>>>>>

卡波特写作《冷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为了这部“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作品”,他几乎把余生的全部力量耗尽,此后的作品再不具有其该有的水准。但,作为一个超人般的旷世天才,《冷血》不过是他写作的第三个阶段。此前,他早已凭借《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蒂凡尼的早餐》等作品名满天下。他有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但早熟的他,17岁起便在《纽约人》、《大西洋月刊》等别人穷尽一生都难以入围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最近,我在读了他的《冷血》之后入手了《蒂凡尼的早餐》一书,在这本书里,除去了同名小说,还收录了他19岁时的作品《夏日十字路口》。就是这本十九岁少年之作,也让我感觉自己耗尽一生努力,也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

文章描写了一位富家小姐出于对本阶级的反叛,拼尽全力投奔到底层阶层,而对结果却无力承受,最后以自我毁灭结束。她仿佛是一个出走的娜拉,只知道由着性子出走,不知道出走后该怎么办。卡波特在文中说:大部分的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根本就没有不乏味的时候…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法消释的乏味成分。不幸的是,所有的镜子都一样,总在跟人作对,不管你如何去冒险,镜子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映现同一张空虚,得不到满足的脸……

《蒂凡尼的早餐》是他对抗早年靠自己的经验写作而出现的第二波尝试作品,尽管“它比以前的写起来要费劲得多”,但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人评价说“《蒂》没有一处用词可以替换,它应该会作为一部绝妙的古典作品留存下去”。它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奠定了卡波特“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

《蒂凡尼的早餐》,我觉得可以将之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比盖茨》相提并论,后者被选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百部作品中的第二名。它们有一个相同的主旨,便是对“美国梦”的追逐。来自底层的傻帽比盖茨,幻想着用荣华富贵打动前女友黛西与之鸳梦重温,让那盏迷雾中的绿灯属于自己,但梦总有醒来的时候,上层社会有钱人的冷酷残忍与险恶居心,让比盖茨丢了性命。《蒂》的女主角赫莉与比盖茨一样,怀抱着一个浮华的白日梦,希望面前总有拆不完的礼物盒,处处充满戏剧性的惊喜。为了让人生变成高潮迭起的大戏,她用一种富有戏剧性的人格面对生活。后来,她被利用,被抛弃,梦想如五光十色的泡沫,一个接一个地破碎了……

《蒂凡尼的早餐》被搬上银幕后荣获多项奥斯卡大奖,女主角由奥德丽。赫本担任,但卡波特认为她与赫莉的形象并不相符,优雅有余,奔放不足,也许玛丽莲。梦露才是最恰当人选……

涨姿势《冷血》的图片 第4张>>>>>>>>>>

而卡波特的人生与菲茨杰拉德一样,才华横溢又浪荡坎坷,一面心怀对世界激烈的爱憎,一面又恣意享受身为名流的繁华,最后两人都以酗酒、沮丧、创造力衰竭而饱受争议,猝死于盛年。死后若干年,终于为世人所认可,他们都是名至实归的天才作家,只要涉及美国小说,必是绕不开的高峰。

“在我同辈的作家当中,卡波特是最接近完美的。”两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这样推崇卡波特;偏爱英美文学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高中时第一次读卡波特就惊为天人,以致怀疑自己没有写作才能,29岁前不敢写小说,即便到40年后对偶像也是且敬且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被村上春树惊为天人的卡波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