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

从孝义镇出来,我一路向北,到了交斜镇。

在前边几个镇拍过中学,在孝义拍过清代的涝池,到了交斜应该换个主题拍。

拍中学比较受欢迎,毕竟一个镇的中学,有多少人的青春回忆,不过,我不能到每个镇都拍中学。

各村镇走下来,都拍的一样,就没什么意思。

在交斜街道中心十字停车,交斜镇街道比较有烟火气,中心十字两边有小饭馆、小店、小摊。

十字路口两个小摊,一个卖肉夹馍,一个卖炸串夹馍。

十字西边路南是交斜合作供销社,听村里长辈们说过,过去在镇供销社买东西的经历,买东西还要看销售员脸色。

现在供销社好像没了,供销社下边的房子是几家店铺。

十字东边看见一家大超市,好润佳交斜店,我们镇上也有好润家超市,镇上的超市现在都成连锁店了?

听说镇上的大超市都是南方人开的,南方人会做生意,北方人的钱都被南方人赚了。

昨天日记说陕商,明清时期,陕西人也很会做生意,钱庄、票号、典当、盐、茶、布、栗生意,做的也风生水起,生意也做到南方,如今为何没落了?

我胡乱分析下,明清时期,陕商生意做的大,有三方面原因,四川贩盐的时机,陕西的地理位,老陕人的性格,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天时地利不说,说人,外省人说老陕,人硬、货硬、价硬。

老陕人硬,胆大敢闯能吃苦,古人说蜀道难,陕西到四川做生意,西部其它各省,路途艰险土匪多,老陕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危险。

老陕诚信,货硬,老陕不善巧言,价硬。

现在陕西人做生意,还是这个性格,经常遇见老板给客人黑脸,你爱买不买。

过去,物资匮乏,只要你的货好,你就有资格硬,不怕货卖不出去。

如今时代变了,物资过剩,谁会花言巧语,谁笑脸相迎,谁才能卖出去货。

供销合作社干不过私人小商店,就和这个有关。

说南方人,南方人自古就比北方人聪明,尤其江浙一带,古代的状元多出自江南。

有句俗话,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楞娃坐热炕。

过去,江浙一带人聪明,现在依然,有个说法,高考各省考卷不一样,录取分数不一样,如果全国统一用一套考卷,统一分数录取,清华北大,应该都是江苏考生,985、211应该都是河南、山东考生。

南方人会做生意,聪明为其一,也和天时地利分不开。

改革开放后,风先从南方刮起,占了天时,南方沿海的地理位置,占了地利。

现在,经济最发达的两片区域,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先机很重要,谁先占到先机,后边优势就会更大。

南方人做生意,都是一个带一个,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相互合作扶持。

陕西人过去做生意也这样,一个大财东,带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现在的各种商业模式,其实过去的商人也都玩过,可惜,中间断带了几十年,没传承下来。

传承分两方面,一方面资本传承,一方面商业经验传承。

经济南移,看过一个榜单,2020中国十大城市,北方只有北京,其它九个都是南方城市。

过去人学做生意,先要当学徒,生意光靠聪明尝试不行,必须有师傅带,在现实中学习。

昨天说的渭北三大财东,起家都是从当学徒开始。

见识很重要,你没见识过,就很难想到,不学前人总结的加减乘除,我们连算账都不会。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原因,有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还有说法,投资不出南宋版图。

北方人擅长搞关系,南方人在商言商。

从交斜出来,一路向西,到故市镇,遇上故市会,街上热闹。

本来想拍故市街道的水盆羊肉,故市水盆,号称一绝。

不过,一路上都在想南方人,到了故市街道,又看见一家好润家超市,改变想法,拍一下镇上的大超市,也算是村镇变化的一个缩影。

南方人在镇上开的大超市,货品全,价格还便宜,和本地小超市比,竞争优势高下立判。

规模化商业,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小农经济意识,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

现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做社区团购,开始抢占卖菜市场了,网络科技公司,好像都是南方的,以后,生活方方面面的钱,或许,都会被南方人赚走。

想在镇上吃碗凉皮,但太冷,我穿的单薄,没吃。

和气候也有关,冬季北方气候寒冷,人就想窝在家里不干活,南方一年四季都能不闲。

在镇上看见个卖花生的小摊,过去买些花生,花生我爱吃原味的,城里的花生都是蒜香、椒盐味的,我不爱吃。

涨姿势的图片

买一斤花生,八块钱,买完,回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南方人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