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山水:思蒙小桂林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桂林山水》,附图是桂林最经典的那张山水图。第一眼,我便想:这不就是我的家乡吗?思蒙的山水为何又叫了别的名字?那时的教材少有图片,即使有,也是黑白色,纵然颜色并不明亮,却依然遮不住这山水动人的容颜。
思蒙的山属于丹霞山,有许多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河上坪村口处,有座“双驼山”,因为有两个山峰相连而得名。盛夏时节,从山底下走过,抬头总能看到山上崖缝间一枝枝探出头、在风中摇晃的黄色野百合。我总是很好奇:在这秃秃的山崖间,它们究竟是怎么长出来的?幽幽的山谷里,顽强的生命力总能找到它的归处。
小时候,坐大船去县城,仿佛自己就身在这样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中,就是这画中人——人在河中流,山在两岸观。途中,会看到许多孤峭冷绝的山峰,其中就有“破岩山”。几十米高的石山被一劈两半,不得不令人惊叹,在脑海中幻想着神话故事里惊心动魄的场景!
还有一座不得不提的山,不,应该说是一群山——“五佛峰”。“五佛峰”的名字因山形而来,五座神似大佛的山峰相连而成。万物皆有形,我们赋予山以形状,皆是以我们的“物观”去给它下定义了。许许多多普通的山,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形状,却也这样兀自站立在水边。
记得那时候,五佛山的不远处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山头,山下是一片坡地,和许多尚能耕种的山一样,勤劳的村民们在这里种着玉米、辣椒等其他作物。远远地,我依稀地看到山头的崖壁上刻着“天涯海角”的字样。好几次,我都想下船去看看,始终未能如意。我好奇:真的有天涯海角吗?它到底在什么地方?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初春之际,竹笋冒出尖来,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这丰富的人间天地;蕨类也是人们常采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山间野味;雨后的丛林里,蘑菇悄悄地在枯松枝下萌动;红彤彤的山莓为绿意盎然的林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河里,鱼儿、虾儿们畅快地游行、穿梭;桥上的行人驻足观望远山;渔人乘着小船,划着木桨在暮色里缓缓归来,也载着我的思绪飘啊飘······
每一条在河里飘荡的渔船,每一座或悬或浮在河上的小桥,河边的每一颗石子,山上的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笋、每一朵蘑菇,每一个坐在船头、站在桥上、走在山林里的人······它们构成了我的家乡——这个能够寄托灵魂的地方。
其实,思蒙并不想成为桂林,它只是它自己,有它自己的样子,有它自己的沉淀,不需要将它与桂林作比较,它就是美丽的。万物有相似之处,这是大自然造物不可避免的,万物又各有独特之处,这也是必然的。万物自有美,就看我们的眼睛明不明亮了。
长大后,虽然至今还未见过桂林的山水,但也见过九寨沟色彩缤纷般神秘的海子,也在寒冷的冬日里见过西湖那茫然、凄美的神情。然而,我总是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山依着水,水依着山,至善至深之情。

涨姿势的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家乡的山水:思蒙小桂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