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彦礼:让盘古走出神话迷雾 还原伏羲氏人祖文化原型

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对甘陕豫鲁境内的华胥氏、伏羲氏、盘古、女娲人祖文化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基本上梳理出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传说历史真实的一面。

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是由陕甘宁华夏文化志愿研究者组成。2018年7月下旬,甘肃会宁县优秀企业家李尚业特邀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学者、《上古庆阳》《丝路先声》作者窦彦礼、陕西袁家村陇原珍馐馆庆阳籍企业家郭建锋与会宁县电视台主任记者王富祥及会宁县文化友人,对会宁县境内的华胥氏文化进行了首次田野考察。

2018年8月份,由李尚业牵头,以宁夏自治区文史馆副馆长李宪亮、中华上古史研究学者窦彦礼、北京远洋文化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杭州大学历史学硕士)聂闻俊、青铜器研究专家高晟钧、陕西澄城籍华胥氏文化研究者李少锋、礼泉袁家村庆阳籍优秀企业家郭建锋、《益生文化》创办人陈全林、会宁县电视台主任记者王富祥等12人组成的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从2018年8月18日开始,对会宁、平凉、庆阳、黄陵、蓝田境内的华胥氏、伏羲、轩辕黄帝民俗文化遗址,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

涨姿势的图片

此次组织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旨在找回中华民族流失的华夏文明源头文化,开展“黄帝陵溯源找根万里行”活动,落实习近平主席对黄帝陵“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说话”的指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激活陈列在会宁、华亭、宁县、合水、华池大地上的华胥氏初始农业文明的民俗传承遗址,使历史研究走出传统史书文献研究法的误区,践行习近平跨越式历史研究新思路,以传说历史为线索,以民俗传承遗址为标志,以图腾文化为脉络,以出土文物考古年代为参照,以《山海经》记述为印证,参考同类研究成果,为陕甘大地的黄帝文化、炎帝文化、伏羲文化接地气、加底气、注生气,确认以华胥氏、伏羲氏为代表的华夏先民在泾渭流域的万年初始农业,以此为中华文明历史的启始。

2018年10月1日,陕西华胥氏文化研究者李少锋特邀了宁夏自治区文史馆副馆长李宪亮、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学者窦彦礼、陕西韩城市琳琳天狮商贸公司董事长吕俊芳与文化友人尚和平五人,驱车行程近万公里,对山东、河南境内的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重点民俗传承遗址,考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

李少锋出生于陕西澄城县,其父李树民半个世纪前曾任甘肃宁县盘克中学校长,少年时代的李少锋就读于盘克中学,其间曾落居于盘克古镇卧龙台下的华胥沟。李少锋自幼年时代就对庆阳华胥氏文化的深厚积淀耳闻目睹,近年又反复阅读了窦彦礼等上古文化学者的论著,决心对黄河流域的华胥氏文化进行追根溯源。并极力赞成李宪亮馆长的提议,对昆仑山神话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对中华大地上的上古文化遗存,从民俗学、考古学、图腾学、历史学、自然物候学、地理历史学、古地名记忆与演变、古方言语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田野考察。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是流传在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的民谣,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竟把盘古称为远古历史时代,其实盘古是在三国之后才被神化。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沿着人祖文化脉络的发展足迹,千里迢迢一路向东,一直走到了黄河入海流的黄河尽头。

河南汝阳县,因女娲而得名。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寻踪女娲山,驱车东行的第一站,来到汝阳县大安乡的五纵山,因为这里曾有流传千古的盘古洞,并有西汉刘邦与薄姬的故事,考察团却意外地发现这里有人祖文化的华胥氏庙,被演变为祖母庙;元盇圣母庙,即太元圣母庙,被演变为太圆娘娘庙。

考察团东行考察了舞阳贾湖遗址后,来到了泌阳县盘古山,这里有建筑宏伟的盘古大殿,称为盘古圣地。盘古女娲文化保留最为完好的是西华县女娲城,但是从民俗传承遗址原生文化研究价值看,却是不被世人重视的西华县木岗寺村的盘古寨,这里的盘古女娲庙是证实盘古乃上古时代华夏人祖的重要遗址。这一原始文化记忆络脉,系伏羲盘古部落与女娲氏,由甘肃合水、宁县、庄浪、静宁、秦安、天水、甘谷、榆中,经陕西太白、华县,到达河南汝阳、泌阳,至西华县的显明迁徙印痕。从图腾文化与民俗遗址及贾湖遗址出土9000年文物的考古年代及淮阳太昊陵,都证实伏羲盘古是同一部落的不同称谓,盘古即伏羲氏。盘古之名从甘肃宁县盘克古镇,伴随着伏羲氏到华亭县马峡古风梁、甘谷古风台、榆中兴隆山盘古庙、汝阳盘古洞、泌阳盘古山、西华盘古寨及至蓬莱山华胥氏天后娘娘庙,盘古的人祖民俗文化都和华胥氏、女娲氏文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陕甘一带流传的是伏羲女娲兄妹合婚的故事,在西华县的盘古寨也称盘古与女娲是兄妹关系。

木岗寺的村民赵克勇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后升天为神,留下女娲独自在世补天造人。天长日久,女娲思念哥哥,想让他回来陪伴自己,就从江河湖泊山川大地各取一些泥土糅合在一起捏造了哥哥的模样,对着这个泥人呼唤哥哥的名字,这样九九八十一天盘古就能重新回到女娲身边。八十天过去了,女娲发现哥哥已经有了血肉躯体,但是眼睛无神,这才发现忘了取太阳和月亮上的东西。女娲召唤来一只老龟驮着她去取太阳上的东西,结果当女娲用东西遮挡住太阳时,天暗了下来。老龟见状高呼天塌了,此时盘古已经有了肉身和思维,听到老龟喊叫,他的神识就赶紧又回到了天上,而长约五里的身体轰然倒地,女娲只好将其埋葬,墓长五里、宽一里。”

盘古寨遗址所在地,有乡民传承的上古民俗舞蹈《担经挑》,与兰州榆中县盘古开天地的《羊皮鼓》舞蹈有极其相似之处。此地同时有盘古开天殿、女娲补天殿,这些未曾开发旅游之地,却保留了极有参考价值的原始文化。

神话是传说历史的文化载体。南方各省虽然也有不少盘古山、盘古庙,但都远离伏羲盘古人祖部落的迁徙脉络,乃黄河流域与泾渭支流南迁陇南、西蜀、川滇一带北方先民对伏羲盘古传说历史的民俗文化传承。

第一个提出伏羲盘古乃同一人的是闻一多,其《伏羲考》一文考证出盘古即匏瓠,认为盘古是葫芦的谐音,伏羲氏即盘瓠氏。瑶族《盘王歌》中的盘古结亲和伏羲女娲结亲乃类似的神话。

编者极力赞同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佐证:
一、盘克塬古称葫芦塬,盘克即“盘古儿”三字,葫芦大可做舟,小为器皿。盘克古镇原有盘古村、盘古庙。盘古庙原有三棵挺大的古柏,称为“三柏四头”。盘古庙先改为“元始天尊庙”,后又改为“三清庙”,因庙宇年久失修,搬迁至盘古城的窑洞,人们叫“三清洞”,即今日的盘克老堡子。盘克塬合水县段家集乡华沟华胥庙供奉的伏羲“昊天上帝”牌位,是庆阳第一处伏羲民俗文化传承遗址,盘克古镇有伏羲画八卦的卧龙台。从这里的民俗遗址与传说历史揭示出,盘古系第二代伏羲氏,盘古率领葫芦先民由东葫芦河迁往西葫芦河。从这里民俗文化传承中证实,天水的伏羲氏与六盘山立天柱的盘古,是同一先祖的两种称谓。盘古神话,是对庄浪县天台山盘古部落宣扬伏羲天地人自然宇宙观的神化。

二、盘古虽然被神化,但是在宁县盘克古镇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民俗记忆。很少有史籍反映盘古与元盇圣母、女娲圣母之间的关系,西晋葛洪在《枕中书》说,道教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尊(盘古原型)。他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玉皇神话中的天庭,即人祖传说中的卧龙台)。另有自然道气结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太元玉女),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神交留下的后代,一位是东王公扶桑大帝,另一位就是九光玄女太真王母(西王母)。

葛洪的这段记述,虽然弄错了盘古与元盇的母子关系,但却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文信息,那就是元始天尊盘古、太元圣母元盇与西王母及扶桑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所说的太元圣母并非自然道气结成,而是庆阳民间传说的元盇娘娘。在庆阳传说历史中,元盇是伏羲的妻子——盘古的母亲,西王母是女娲的女儿——盘古的表妹;扶桑大帝是女娲虘图腾分支的后代。元盇与女娲是姑嫂关系,因元盇出自环江西戎的允姓,被后世视为胡人,所以神系中改称为“太元圣母”,但是“太元”二字就是“元盇”的倒写。

盘克古镇的华胥沟,今人转音为“花仙沟”,这里原有三圣母窑庙,供奉的三圣母首位乃华胥圣母、又称玄天圣母,或九天圣母,在儒家文化中被贬称九天玄女,成为玉皇大帝的陪衬;在关中神话演义中称云霄娘娘,在山东称天后圣母、麦姑、麦奶奶、云霞娘娘等;其次为女娲圣母又称女娲娘娘、子孙圣母、送子娘娘、碧霞仙子、碧霞元君、碧霄娘娘等;再次为元盇圣母,又称太元圣母,太盇圣母、慈航圣母、紫霄娘娘、琼霄娘娘、琼霞娘娘、驱瘟圣母、痘疹娘娘、紫姑、紫光斗姆、先天道母、众星斗姆等。今西峰小崆峒有三圣母庙原型“子孙圣母殿”,西安市西大街城隍庙“圣母殿”系三圣母庙的原始文化传承。河南西华县女娲城的三圣母庙,即盘克古镇三圣母庙的准确传承。合水肖咀乡梅家寨子九天圣母庙,系夏代之后的华胥氏民俗文化传承;刘家大堡子三霄娘娘庙,系商周神话文学中,对三圣母人祖文化的演绎。在河南、山东一带把三圣母庙,又称“三奶奶庙”。

盘克古镇向东有上典天鼋真武祖师庙、盘古村、卧龙村、元盇岭报恩祖师庙,中国历史上的人祖神话演绎,多在夏商周时代从这里衍生而出。在泾渭流域以至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人祖文化中的华胥氏、盘古、女娲、元盇(太元、太盇)形影不离,肯定了盘古尊贵的人祖身份。

三、盘古是中华人祖图腾文化不可缺少的链结传承链条。华胥氏鳯图腾是对无极姥姆弇兹氏鵹鸟图腾的传承,伏羲、女娲、盘古虎图腾是对华胥氏葫芦图腾谐音的传承,葫芦繁体之“蘆”有虎图腾含义。

盘古之“盤”与其母元盇之“盇”,是葫芦用途“皿”的含义。第三代伏羲氏——上典真武祖师“天鼋(yuán)”之名,“鼋”字下部是父亲盘古之“盘”所含“皿”字发音“黽(mǐn)”的同音;少典雷公族“龟”图腾的下部,也是对上典天鼋图腾下部“黽”字的传承,黄帝族轩辕“竜(lóng龙)”图腾,上为黄帝之帝,下为少典龟图腾的“黽”字。这就是说上典“鼋”图腾、少典“龟”图腾、轩辕“竜”图腾,都传承的是盘古皿图腾的发音“黽”,即繁体“龟”字的下半部。大禹父亲白马鲧之“鯀”,左侧是龟图腾传承,右侧是有蟜氏蛇图腾传承,合为龟蛇“玄武”星象。大禹之“禹”有对父名所含“鱼”字发音,禹中所含之“虫”,是对母亲修巳蛇图腾的传承。

大禹以蛇图腾为主,糅合了其他弱小动物图形,形成了华夏天子龙旗帜的龙图形,自夏代一直沿用至清末。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尔雅》称龙有九似,具有鹿角、驼头、兔眼、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等仪像。但是龙在庆阳,却并不完全是虚拟,从环江出土的翼龙化石到大禹的天子龙旗帜,经历了上亿年的沉淀与升华。古人并不知道庆阳有龙凤基因存在,但却演绎了华胥氏的凤与夏禹的龙,即环江翼龙飞禽与走兽在庆阳一分为二,成为华夏龙凤文化源头缘于庆阳的科学事实。

大禹确定了“龍”字的构成,左上是黄帝之“帝”字头,下取白马鲧黄熊神话之“月”,右侧虎头蛇尾,上为伏羲虎图腾“虎”字头,下为女娲蛇图腾的蛇尾。所以说“龍”即华夏。大禹建立夏朝,龙凤图腾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国家标志,文字的流通使用,使氏族部落图腾逐渐淡化,流传了逾万年各具特色的图腾时代,最终被龙凤图腾所代替。龙凤呈祥,成为美好和平的象征。龙的传人,也成为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

四、庆阳市华池乔河乡太古塬有一处濒临塌毁的窑庙,当地乡民称无极姥姆庙。这是中华人祖文化的总源头,是最早的人祖传说历史,可谓最原始的史书——无极姥姆与盘古、女娲塑像。太古塬无极姥姆庙与环县曲子楼房子古人类用火遗址,构成了母系氏族燧人弇兹氏在庆阳的传说历史,虽然古人类用火历史具有数十万年,但是留下传说历史的却是几万年前的燧人氏。太古塬窑庙原有的无极姥姆与盘古、女娲塑像,因窑洞濒临塌毁,1962年被村民移置在当地民俗文化特制的小木神楼子里,原盘古、女娲塑像都是身穿树叶兽皮赤足的原始人祖形象。这一民俗传承的原始文化形态,在全国也属罕见。

无极姥姆是传说历史中,母系氏族时代燧人弇兹氏的化身。在华夏族的传说历史中,无极姥姆原型被一分为四:华胥氏代表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华夏圣母,伏羲代表了无极到太极画阴阳八卦的人文始祖,盘古代表了无极姥姆化育万物成为开天辟地的创世神,女娲代表了无极姥姆繁衍人类而留下了黄土造人的民间神话。

习近平主席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在寻根问祖的民俗文化田野调查中,确认盘古的伏羲氏人祖身份,至关重要。因为伏羲被尊为华夏始祖,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公认的中华正统文化。

此次考察虽然只有10天时间,却走过了河南的汝阳、泌阳、舞阳、西华、鹤壁、三门峡与山东的鄄城、泰安、青州、安丘、莱阳、烟台、蓬莱山与东营市。在中华人祖民俗文化田野考察活动中,得到了中华窦氏家族优秀企业家甘肃窦生满,河南窦进勇、窦卫星、窦东海,山东窦勇、窦效田等文化友人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窦彦礼:让盘古走出神话迷雾 还原伏羲氏人祖文化原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