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者谓都。你可以天生丽质难自弃

《诗经》郑卫之风、桑间濮上,风俗开化、其声靡靡。《郑风》《卫风》关于美貌的描述极多,“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记载的美人也有几个,如南子,卫灵公的夫人,春秋著名美女。“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同悦),子路是不满意,还是吃醋了呢,都有可能,反正正常人没有不喜欢美女的。还有夏姬,郑穆公的女儿,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此女甚美,却因美致祸,一生颠沛流离,被附会了“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超强纪录,虽被定位为“红颜祸水”,也足见其美至极致,不可方物。
关于美貌的诗句,滥情的唐诗自然也有不少,如“芙蓉如面柳如眉”“豆蔻梢头二月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梨花一枝春带雨”“芙蓉不及美人妆”。整个大唐,以杨太真为首的一众红粉佳人,几乎引领了世界范围的美人风尚,至于服饰、妆容,那和服、桃花妆,东瀛岛国至今仍在模仿。群钗之中,除了媚娘、婉儿等藏娇深宫外,薛涛、红拂、鱼玄机、霍小玉、柳摇金等都算是容貌出众的绝色女子,要么姿质丰艳,要么容貌俊美,要么肌肤如玉。美,总得有一个参照,虽然有时并不固定,如唐时以丰为美,楚王偏好细腰,飞燕纤弱可以掌上起舞,不管环肥燕瘦、金莲踽步,但似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字,可以算作颠簸不破的“美”的标准,是为“美标”。
这个字,便是——都。
古汉语中,“都”是可以作为形容词或者语素表示人的容貌俊美的,且男女咸宜,毫无违和。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阮籍《咏怀》,“妖冶闲都子,焕耀何芬葩”;段成式《西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去寺一里,逢五六人,年少甚都,衣服鲜洁”;《聊斋志异·胭脂》,“一日,送至门,见一少年过,白服裙帽,丰采甚都”。此“都”,皆指人美,即现在常说的俊男靓女、帅呆酷逼。美可名状,皆一个“都”字了得。

涨姿势的图片
都——是一种时尚

都,缘何有此“美”意哉?
查阅古籍,都、鄙、邑、邦、国,“都之所居曰鄙”“大曰都,小曰邑”“大曰邦,小曰国”。此“都”,接近现代之义,侧重于表示大大小小的“城市”,即人所汇聚之处或为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堡。《释名·释州国》中说,“国城曰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都,无论大小,都是一国一地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如现代人常说的“大城市”“大都市”。古往今来,人们大都喜欢往大城市跑,因为此“都”之内,人口汇聚,品物盛美,见识丰赡,崇尚礼仪。再者,大凡“都邑”之人,相较“乡野”陋夫,大多装容得体、鲜衣亮马,行事从容、闲雅得体些。大,总是有大的好处的,凡可称大者,皆拿捏得像模像样,恰到好处。如此,“都”的“美”意便出来了。再加上,“都又训美,凡都会必华丽,野必粗陋,故都、野对举”(章太炎语),意思是“都”的空间特点为聚集、高大、亮丽、显赫,进而衍生为人的高大丰满、光鲜亮丽。这样以来,“都”之美,便以容貌气质上的“美好、闲习”,和人文风物上“雅丽、繁盛”,相对固定了下来,并附着于都,渐以“都”为美。都,一种类于现代的,华丽、风尚,高大上、白富美的美物标识,应然而生。
大约很早以前,现代人已经普遍接受了一个事实或者规律:城市的姑娘整体上要比农村的要美。按说,你有大家闺秀,我有小家碧玉,城乡之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罢了。然,非也,在这方面农村显然是吃亏的。不是深山出俊鸟吗?至于为什么城里的要美些,也讲不出一二,总是觉得城里人打扮入时、衣着洋气、整洁得体而已。我们老家晋南,有句糙话:城里的孩子,村里的狗。意思是,爱嚷嚷、喜显摆,有心理优越感,当然,村里的狗是没见过世面的瞎嚷嚷,城里孩子到村里则是见多了世面有话可讲。很多时候,农村土妞进城之后,抖掉高粱花子,很快都会摇身一变,也跟着好看了许多,小城市的到了大城市,也很快“都”气附体,华丽转身。乖乖,人还是那个,“美”却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单以“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并不能完释其妙,因为那是一个借助都市气场支撑下的一个关于“美”的整体“系统工程”,不是一根口红一双高跟鞋的事,而是被一种风尚的同化、接纳和认可。
西汉扬雄《方言》卷二中有:“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晋时训诂学家,河东闻喜人郭璞注“美状为窕”曰“言闲都也”,说明晋时“闲都”尚为通语,即通用“美标”。“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此之窈窕,即都且淑,不止貌美,而且心美,娥艳窈窕,已经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选美大赛标准了。《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又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毛诗故训传》,即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注解曰:“子都,世之美好都也。”唐初孔颖达的孔疏解释:“都,谓美好而闲习于礼法。”于是,“都”字至此,意义更丰,已大有内外兼修、秀外慧中之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内地看港台,始觉差距,且不论人家洋气,我们土气,同样的港台明星,同宗同族,黄皮黑发,竟是觉得人家那样的还是美些。果真张曼玉、梅艳芳、钟楚红、周海媚等已经艳压我们内地明星了吗?并不是。单论长相,那时的重庆解放碑号称“三步一个梅艳芳,四步一个张曼玉”,但那种意义上的漂亮还不是美。这其中,还是一个衡量参照的问题,这个标准,便是“都”。那是一个由发达、时尚、繁华、开放、文明、自信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特定指标,如满大街学唱粤语歌曲一样,好听不好听姑且不论,人家引领的是一种时尚。那时候两岸三地同台演出,内地演艺人员明星显然在一些方面处于下风,其中原由,不在演技、长相、实力,而在那个我们容易忽略掉的“都”字。现在,三十多年过去,再一眼看去,国内一线城市许多方面已不输台港,引领风尚、开风气先河的风水似乎又转回来了,那种属于“都”的东西渐渐也开始写在内地演艺人的脸上,甚有反超逆袭之势。

北川景子——日星新“都”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日韩美女也是这样,总觉得无论时尚还是都市化程度要更高些。其实,若论整个东亚人的外表以及基因都差不多,大致在素颜上不会有太大区别,真正的区别还是在于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再加上生活质量、环境因素、教育修养、妆容技术,穿衣打扮等等,对于韩国来说还有整容技术。美,本来就是一种时尚,如以胖为美、以瘦为美如出一辙,只是引领时尚的都是大城市或更发达的地区,而非偏村陋巷。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就是时尚之优势和自信之高度了,当优势与高度达到输出的程度,此即“都”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到,“审美既是感性的,却又积淀着理性的历史。它是自然的,却积淀着社会的成果。它是生理性的感情和官能,却渗透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
美感体验,有的是生理的,有的是社会的,有的让人赏心悦目,有的则让人惊艳神怡。有一种绝世之美,与别人无关,美得不真实,超脱凡尘,惊心动魄,如天仙不可触摸,但更多的当世之美,是模糊不清的,是不具体的,是一种集体朝谒的风潮,这便是“都”。“都”者,亦共也。以“都”为美,越是经济文化发达地方越是是时尚风潮的引领地,是某种潮流的风向标,当那些打卡时尚者向“都”而趋时,似乎的确裹胁了与美在内的许多共在的东西。
美者谓都。你可以天生丽质难自弃,但要达到“绝殊离俗、妖冶娴都”之美,还须抵达“都”的境界。以前有一同事,姓都,称都都,都2,都的二次方,超越“甚都”,已是一个极致美的层次,不知取名时可有此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美者谓都。你可以天生丽质难自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