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吗?听听莫言怎么说

之前跟大家讲过,会不注重排版地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和现场见过的名人。

恰逢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我也算蹭个热点吧(机智如我)村上春树继续陪跑,也非91岁的米兰昆德拉

我也是有个作家梦的。小时候,从没想过要当科学家,但当个作家我是认真思考过的。毕竟做啥啥不行,也就还能写点文章。

小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就获奖无数,一篇“人民公园菊花展”的作文拿过全市小学生作文竞赛特等奖,各种“小作家奖”拿到手软(也就这种牛皮可以吹一下)还是我们当地报纸的“小记者”,每年发稿几十篇的那种,被少年宫年年表扬。

初中的时候深受韩寒的《三重门》和以郭敬明为代表的“疼痛青春文学”影响,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

每个故事都一定要有“我在世界的末日以45角仰望天空,留下了孤独的一滴泪”这样的语句,要不就是主人公开口闭口“你丫的”,一定要经历“抽烟、喝酒、打架”三部曲。

结果导致我的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但中考却拿了我们市语文状元。

高中的时候,我就和现实妥协了,只写应试作文。但哪怕“李白、苏轼、鲁迅”这样三段式的堆砌,我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拿到别的班去读。

还记得那时候没出过国,我就写对欧洲的臆想,欧罗巴大陆在我笔下十分动人。前几年还有个高中同学在我人人网上留言,说高中时我就写对欧洲大陆的向往,没想到现在就已经走遍了欧洲,梦想实现的感觉真好。

是啊,当年我对巴黎的期待可是海明威笔下的“一场流动的盛宴”、“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的地方”,谁知道如今照进现实,“巴黎斯坦”的真相,啪啪打脸。

读大学后,在理工科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我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作家梦”,自诩为“混入工科女中的文艺女青年”。在校报当过记者,写过通讯稿,还做过我们学院的院报主编。后来纸媒没落,我也第一时间乘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快车,写过网易博客、新浪博客,注册过简书。

微信公众号兴起后不久,我就注册了现在你们读到的这个号。一开始叫“日光倾城”,还稍微有点文艺范的名字,用来纪念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阳光中度过的(南法暖阳、关西落日、南美阳光)。

 

我的文学之路,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现实,被磨平了棱角的过程。

现在公众号写的,算是一个适应这个时代的个人经历分享吧,连杂文都算不上。等有时间的时候,我还是想好好写东西的。

 

涨姿势《三重门》的图片 第1张

十年前写的诗,满屏的青春疼痛,大写的尴尬……

涨姿势《三重门》的图片 第2张

等有时间了,我想写的短篇小说的标题,都是我在当地旅行时突然冒出来的灵感。会有读者吗?

涨姿势《三重门》的图片 第3张


好了,我的文学之路就分享到这。诺贝尔文学奖是调侃的,但我心中还是有文学梦的。有生之年能够出一本书,也是我的一个人生清单了。

接下来,请欣赏真正的文学大家——莫言


2018年6月现场听了莫言在牛津的讲座。

涨姿势《三重门》的图片 第4张

他说话平淡不失风趣,朴实中透着哲理,没有华丽的词藻,他的幽默却常常引得在场观众哈哈大笑,算是代表了他们那一辈作家的朴实无华。

牛津教授Elleke Boehmer(也是罗德学者)的几个提问也很有水平

他的笔名为什么是“莫言”(少说话),莫言说因为小时候受家庭教育说要少说话,不该说的话别说,后来投稿屡投不中,便想到一个这样的笔名

他早年的军旅生涯对他写作的影响,他说在那时的中国,能够从军是个很不错的选择,部队里吃饱了肚子、穿暖了衣服,还有星期天,才能创作

他最开始的作品发表于《莲池》,一个河北保定的地级市刊物,他说因为一开始给《人民文学》、《收获》等大刊物投稿屡投不中,所以决定放低要求

-问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怎么看待“拿奖后的作家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这个魔咒?他说拿奖的第二天就有记者问他这个问题,他希望自己能够打破这个魔咒,但是自从拿奖2012年后的五年时间里他都没有时间写作,唯有近一两年才慢慢有了时间写作,目前他喜欢写戏剧和诗歌,因为长篇太费时

-问到莫言是否受拉丁“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影响?莫言坦言到确实有受其影响,但是同时也受了很多其他作家的影响,比如莎士比亚,但却没有批评家说他受过莎翁影响

-问到莫言对当今文坛的看法,他说如今要发表作品简单多了,网络上只要几分钟就算发表了,至于对当今新生代作家的看法,他不便透露

几个观众提问也很有趣:

-一个观众(年纪比较大,好像他的老粉丝)问他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感慨?莫言对奖金的去处没怎么透露信息,倒是说了他比世界提前半个小时知道结果,因为瑞典方面提前给他打了电话,说我们要颁奖给你,你接不接受?他说,那我就接受好了(莫言的实在引得全场哈哈大笑)

-另一个观众是青年人,则是问莫言对新生代作家有没啥可以鼓励的话?

-最后一个提问则是一个中国日报的记者,问莫言中国作家想要获得外国文学奖翻译很重要,莫言怎么看待国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莫言坦言,他倾向于外国人来翻译他的作品,因为他觉得外国人才能领会自己母语的精髓,而他判断一个外国人翻译水平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的中文讲的好不好(因为莫言不会外语)。

(我觉得这个标准特别好!)

在等待莫言入场前看见的盛装的牛津教授们,不知道是和欢迎莫言有关吗?

涨姿势《三重门》的图片 第5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我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吗?听听莫言怎么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