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关集市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约定俗成,每逢农历一、四、七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我家乡——槐树关,被人们称为赶场(也有人称为赶集)。来者或交易自家的农林特产,或选购必需的生活用品,或会朋交友,也有年纪稍长者,三五人聚在一起,就地取材,打扑克、捺方(老年人两人对弈的游戏),间或可以看到一些能言善辩者,乘机为年轻人牵线搭桥,结成一对对美满的姻缘……久而久之,槐树关集市成为洋县城东最大的农贸交易地。每到逢集日,各种物品琳琅满目,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赶场成为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儿时,经常盼着快到“一、四、七”,缠着大人们一起去赶场,为的是购买一个烧饼或几颗水果糖。再三央求下和家长来到集市,伫立在供销社门口,望着穿戴整洁朴素、漂亮的商店售货员,摆放井然有序的丰盛物品,让人心怀激动。在自由交易区,一篮篮水灵灵的农家自产水果,一筐筐农副特产,我口水咽下又溢出,溢出又咽下,重复着多次,只好使劲地撕扯大人的衣角,带着央求的眼神,希望大人们能快速领会。但在当时经济落后的年代,囊与羞涩的家长们,仿佛麻木一般,全然不予理会,只朝自己要去的地方奔去……偶然间,看到仅仅为了不足5角钱的食品,有的家长大发脾气训斥自己的孩子,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惨相,令人不寒而粟。路经收购门市部,看到担着龙须草,汗水侵湿衣衫,完成交易的乡亲手里数着十元、五元、一元面恩钞票,脸上洋溢的惬意笑容时,一个小小的念头悄悄地在我心中萌发,吃着我家长买回的炕炕馍,在幸福的荡漾中,心中的念头再次闪现,我更鼓足了坚定它的勇气。每到暑假,我就拿起镰刀,走遍家乡附近生长龙须草的山坡沟渠,模仿着大人们割龙须草,挣赶场的花销。虽然,当时每斤龙须草只有6分钱,但是,整个假期下来,我不但攒够了自己的学费,还有剩余,到了逢集日,拿上自己劳动所得,买回自己喜欢的水果糖,多么的心旷神怡!昔日割龙须草时被蜂蜇、镰刀割破手、猛然间受到蛇的惊吓、为抢占茂密龙须草地盘与伙伴哭鼻子的辛酸,此时烟消云散,何惧挂齿。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槐树关集市的名气与日俱增,居住县城东面的秧田、站房、金水的人们,常常在逢集日,带上自产的特产前来交易,或采购自己所需的物品。到了冬腊月,就连县城西面经济较好的马畅、谢村一带的人们,常常来槐树关采购山货,丰富新年的韵味。集市人流量的增长,催生了个体户的不断涌现,渐渐地在槐树关村形成了陈家外的小吃专业组、关上的日杂和补鞋业专业户、店河布匹户专营者、那沟组的小商贩专业服务队等特色个体经济体。逢集时,各特色专业户组蜂拥而至,满足着南来北往的赶场者。各种吆喝声,汽车的鸣笛声,牛羊的哞哞声,家犬的狂吠声,伴随着人们的喧哗声,和着“一、四、七”的旋律,弹奏出美妙的音符,飘荡在美丽的家乡上空,令人赏心悦目。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那些穿戴时髦,气质高雅的人们,来到自己选中的商铺或个体户摊前,信手拿起所需的物品,潇洒地掏出钞票的场景,深深地吸引着我。远处个体户撑起遮阳的篷布,仿佛一面面招摇的旗帜,向我发出挑战,刺痛我的神经。我在内心下定决心,发奋图强,一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上学期间,不管饥肠咕噜,无暇衣衫破烂,夏天蚊子的叮咬,从不减弱我对书本的奢望;冬天,手足皲裂,四肢僵直,我仍爱书如命。牢记师长的教导,工整书写,认真完成作业,刻苦学习,一张张奖状回报着我的付出,我也逐步成为左邻右舍教子的榜样。高中我来到县城上学,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为了能买到学习资料,我穷尽所能,从节省生活费做起,5角钱的上学车费,都舍不得花,坚持步行20余公里按时到校。高中学习时期,从小练就的倔强的脾气,一如既往。清晨,我加入第一批晨读的行列;傍晚,我又是最后一批入睡的学生。躺在床上,借着微弱的手电光继续攻读的情景时常发生。三年后,我如愿考上心爱的大学。毕业后,做起我喜欢的教师工作。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工作之余,又回到槐树关集市,昔日的你,展现出暂新的容颜:原108国道已成为主街道,不再是屈曲盘旋。商铺栉比林立,个体商户沿道路两旁一字排列,整齐划一,彻改从前的参差不齐,人为的拥挤。逢集日,依然热闹非凡。现在,交易场地不断扩大,新改建的国道两旁又矗立起了崭新的华丽商铺。新建的菜市场,规划科学,菜品陈列错落有致,吸引着赶场人的眼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洋溢着张张笑脸,祥和幸福的生活又活跃在槐树关闹市中,置身其中,其乐融融,为家乡的今天倍感荣幸。

“一、四、七”我魂牵梦萦,家乡的故事更让我难以释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槐树关集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