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解决的贫困问题

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大山里。扶贫干部从县城坐车,走五十余里县级公路到镇政府所在地,再上通村公路二十余里到村委会,四轮车只能停放在村委会不大的院场上。然后步行五里仅能过三轮农用车的通组车路,泥土路面有干涸的车辙,沙石路面不是突兀石块就是碎石乱铺,路线崎岖,起伏不定。在城里工作的扶贫干部不敢骑两轮摩托车到这家门口。涨姿势的图片
土坯房坐东山脚而建,盖传统手工烧制的灰瓦,隔一条山溪望对面山坡,夏天的时候就像立着一幅翠绿色山林画屏,鸟叫蝉鸣其中。房前屋后有几块前辈开垦的耕地,地块高低错落,有不大的坡度,但可以驾牛犁。旧社会这家人可能就瞅着这些地和柴方水便的自然条件在此安家落户的。自给自足、不求锦衣玉食,完全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结束后,几代人中有许多人口异地求生去了。
守着祖根的眼下这一代,全家就爷儿俩:父亲,年过花甲,儿子已过而立之年。都无残疾,也不是弱智,都有劳动能力。按说,无论种庄稼,还是外出打工,完全可以达到当地的脱贫标准。但是,他们就是实打实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736元,没有达到当地的脱贫指标;土坯房屋顶每逢雨天,漏得屋里没有干地方;土墙四面透风;不多的家具、农具摆放得乱七八糟;几乎没有存粮。父亲床上的被褥,污垢能手剥下来。年轻人在外人面前,衣服还算整洁。父子俩都抽烟、酗酒,时不时地出现在赌场,或看热闹、或玩几把小赌。日常用度紧张的时候,不是儿子、就是父亲就近打几天工,所得收入能维持一段时间就辞工,说是太累,收入够用就行了。
扶贫干部每次入户他家询问需要解决的困难时,不是带些方便食品,就是送米面和食用油,凡是政府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优惠政策全部给联系享受到位,更是不顾细皮嫩肉帮助打扫屋内卫生、拔除长到门槛的杂草,还给换洗脏污不堪的被褥。这爷儿俩也算有良心,不忍心拿着国家工资、没有干体力劳动习惯的扶贫干部帮自己干这些脏活、累活,劝阻说:“我们习惯了,你也别这样了,搞得我们不好意思。也别给我们送东西、给钱了,管不了我们一辈子。”扶贫干部觉得自己的帮扶有了效果,就给寻找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给儿子联系收入相对稳定的工作:到县城建筑企业打工。年轻人拒绝,说太累,劳动时间长,还睡不成懒觉。当环卫工,又被拒绝,说名声不好,还灰尘大,对身体不好。给父亲提供免费的猪仔、鸡仔,也遭到拒绝,说解决不了饲料问题,就算喂大了,卖给谁呀?何况,有了这些每天要吃三餐的东西,自己想出去散心的时候就走不脱了。
扶贫干部又急又气地问:“到底该咋么帮助,你们才能脱贫?”爷儿俩这样问答:“我们家最大的问题是没个女人。你们真正想帮助我们,就给我们说个媳妇,儿媳不行,老妈也行。”扶贫干部无言以对。心想,他们说的也没错。可,这是他无法帮助解决的问题。
那就搬迁吧,离开这个自然条件很差,交通不便的地方,免费住到城镇移民点去。儿子有些心动,作为家长的父亲却说:“住那儿吃啥?煮饭、烤火要交电费,吃水要交水费,哪来的钱?住在山里,只要没病,我在地里挖刨一下,还能弄些吃的,也不用花钱。再说,住在城里,不散涣,憋得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难以解决的贫困问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