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魏文王问扁鹊》

   读书时学习《魏文王问扁鹊》,感受不深,只是从表面上学习文言文,记住常考的通假字,没有想那么多,因为阅历不深,也不会想那么多。今日再看,深以为然。

涨姿势《魏文王问扁鹊》的图片 第1张

   文中提到,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联想到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往往只看到在事态严重时,力挽狂澜的那个人,认为他相当厉害,而对于事态严重之前,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的人却不以为意。

   我在办公室工作五年有余,每天观察着身边的人怎么工作,同时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高效,是否得体,是否防患于未然。对于工作,有不少过来人、老前辈告诫我们,不要光是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之类的话。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话,其内容高度雷同,极度相似,但不知真假。

 

   对于工作,我是个情商不太高的人。但只认准一条,做工作要准确高效。始终认为,人之初入职场,不仅仅是应付工作了事,而是要有所学,有所进,有所长。我们可以把工作当事业,常思索怎么做得更精致更完美更高效,五分钟能做完的,绝不多用一分钟。

涨姿势《魏文王问扁鹊》的图片 第2张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单位的办公室都是琐事杂事,大事小事一大堆,但这些事都有迹可循,而非杂乱无章。任何一件工作,哪怕再小,也要做好预备动作。举个极微小的例子,来说明与《魏文王问扁鹊》之异曲同工之处。

   这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反思良久。上级检察院在内网发布的会议通知,办公室应当注意关注,然后再通知到参会人员。从事前浏览获取信息,到汇报领导,再到发布通知,三分钟即能搞定。但如果因为办公室人员冗杂,未安排专人去盯,就很容易导致因为疏忽而错过。办公室主任由单位一把手出突然获悉,当天上午八点半有视频会议要开,那个着急呀,先是安排人员看通知,明确参会人员,发布会议通知等等,这一套流程下来不亚于打了一场仗。这个通知三天前已经在内网发布,只是没人关注而已。其实这种仓促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提前做好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把每天浏览工作网站作为必备动作,及时汇报,及时让参会人员周知,既简洁又高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而且明确的分工能够让每个人找准自己的定位,体现工作价值,获得存在感。

 

   忙乱甚至慌乱很容易犯错。不出问题、不出纰漏的前提是要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应对举措,把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及时制止住才是高效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提前止损了,貌似让人感觉不到你所起的作用,而因为没有提前预判,导致出现问题的人,在忙碌一阵解决问题后的那个人,好像更容易被人赞赏。这一直都是悖论,从以前到现在都是如此。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人未能体认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可能可以挽回,但有时可能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如果我有病,我希望是扁鹊的长兄帮我看,而不是名声远扬的扁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再读《魏文王问扁鹊》

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