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必修三的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教材选文分别是《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单元提示语”里,编者介绍了小说的文体特点,还提到说:“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分析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涨姿势《林黛玉进贾府》的图片

在今天早上的第一二节课,学生一如既往的瞌睡连连,唯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那么几个学生努力地端坐着,努力地在听我说听我讲,而教室后排站着的那些学生,似乎也是那么努力的样子,让我欣慰。《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出自《红楼梦》的节选文章,前后花了五个课时,在今早关于“如何阅读一篇小说”的问题探讨中,学生们的茫然与沉默,依然给我当头一棒,让我刹那间觉得这么几节课的学习是如此事倍功半徒劳无功。而后,我带着学生们探究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尽管很多问题已经在文本解读中有所涉猎,我还是不无忧虑地担心,真正听到听懂的学生恐怕还是少之又少。我所能做的,只有再次重复强调,并且苦口婆心地喊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他们做笔记做记录。

从小说文体四要素的阐释与解说到林黛玉形象的解读,从王熙凤在中国文学史上标志性的出场到王熙凤极具个性的语言分析,从贾宝玉形象的侧面正面刻画与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到宝黛初见的细节描写,今早还讲到了小说鉴赏中的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一个星期下来,我自以为还是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而展开的课堂教学,今早的两节课上却发现学生似乎还远远没有达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进而思考我的“文本解读”“教学内容选择”和“学生活动设计”三个层面的展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选择还值得进一步商榷,比如不能在学生能够大致复述小说主要内容后就进入到相关人物形象的分析,其中有些细节比如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等不能将之漠视;比如在对文章的标题做了分析解读后,下一个环节当是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梳理,我始终确信,只有梳理好了文本的行文思路,才能在宏观上把握大概,也才能在微观分析上观照全文。

学生活动的设计方面,我的主问题设计当首先着眼于叙述视角的解读,也就是把握行文展开的那个立足点即黛玉的眼睛,尽管也有作者这个上帝的存在,但全文始终就是跟随黛玉的眼睛引领我们读者和她一起看到了贾府的雍容华贵、奢靡豪华,看到了王熙凤的逢场作戏、虚情假意,看到了宝玉身上那种超脱于世俗的贵族少年气质与率真任性的纯真个性。然后,可以围绕“本文出现的人物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这个问题,引领学生一一展开解读和分享,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与分享,然后将自己的理解与品读分享给全班学生。而我呢,则做好聆听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在紧要处围绕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进行点拨与启发。

遗憾的是,我终究还是有些准备不足,课堂环节的展开缺乏有机组织,课堂提问和课堂语言的组织则疏于构思和统筹,给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的空间更是微乎其微。

在我今天下午看完张心科写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一书后,再次回望《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愈发觉得自己的肤浅与盲目是多么的糟糕,原本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我想。

明天没课,又恰逢今年前所未有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613考试”到来,明天下午学生就要放假,我在准备一份给学生的作业练习中,挑选了关于《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的选段,结合高三的考试用卷组编了一个选择题和两个主观题,借此希望学生再次巩固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小说阅读的教学反思(一)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