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溪,插秧季节说插秧

"漠漠兮水田,袅袅兮轻烟,布谷啼兮人比肩,纵横兮陌阡。"这是南宋词人郑樵写得插秧歌,形象地描写出农人插秧时节忙碌的景象。农历四五月间,秧鸡咣咣,阳雀高唱。是秧青、蚕老、麦子黄的季节,也就是夏收夏播大忙季节,人们说"秧青麦黄,秀女下床",说明在这段时间,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要投入到大忙之中去。去乡下转一圈,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犁田的挥着鞭子,牛儿拉着犁头向前奔走,田里翻滚着黑色沃泥,散发着特有的泥巴清香,耙田的站在耙上,拽着牛尾巴,田里腾起层层波浪,一会儿水田就收拾的平平整整的,在蓝天下就像一面面镜子。

涨姿势的图片 第1张

插秧的更是热闹。抛秧苗可是技术活,要精确估计到一个秧苗能插多长距离,就把秧苗抛多远距离,否则抛密了挡了插秧人的道,抛稀了插秧人插完手里的秧苗又够不着拿秧苗,耽误时间。只见抛秧苗的站在田边随手一扔,秧苗把把在空中划一道弧线,不稀不密在田里一字儿排成一条直线。
说到插秧,更有讲究,人们根据水田的形状大小,采取不同的插秧方法,形状方正且大一点的就要插"端秧",也叫拉直行。就是在水田中间插一道很端正的端秧,水田形状不方正且小一点的就"顺边溜",就是顺着田边随弯就弯插。

涨姿势的图片 第2张

插端秧,这是经过刻苦练出来的"秧把式"的绝活。再长的水田,不拉绳子也能在田中间栽成四条直线,用他们的话说,"两腿蹲马步,腰弯九十度,要把秧栽直,不出不抬头。四行秧,三个方,不大不小成正方,不用瞄来不用看,栽完自然成直线"。我们桑溪镇的桑溪坝有个大水田,长约四五百米,手快的栽一出秧得半天,记得有一年全乡在那里召开插秧现场会,举行插秧比赛,结果有一个叫桓瑞华的插的又快又直,独占鳌头。
你想,栽那一出秧需要半天,而这半天不能抬头,自然好多人都望田生畏,不敢下田了。插秧讲究秧苗大小合适,稀疏适中,秧苗栽浅了会形成漂秧,栽深了成活缓慢,所以要不浅不深,秧根粘泥栽稳就行。边栽边退,方寸不乱,否则脚步一乱,秧苗总会栽在脚窝里,怎么也栽不稳。为了活跃气氛,进行插秧"撵趟子"(比谁栽得快)假如后面的人比你插得快,甚至超过你,就把你关在田里,并开玩笑拍打你的腿,这叫关门打狗。这时候就人们站在田边大声叫好,大家嘻嘻哈哈好不热闹,既加快了插秧的速度,又减轻了劳动的疲劳。我小时候问过秧把式,怎么练会拉直行,他说3晚上在月亮底下,端一盆灰,在院坝里捏灰堆堆,每一堆灰大小要一致,距离要相等,四行三格要成正方,就这样练下来的。看来要成为真正的秧把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涨姿势的图片 第3张

在我们老家,人们把插秧当做过节,把插秧这农活轻松的说成喝插秧酒。到了插秧的时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主人们当然就要备上几座酒席,鸡鸭鱼肉俱全,热蒸、爆炒、凉拌应有尽有。一日四餐,荤素甜辣搭配适当。清早,喝了蛋花米酒,下田拔秧苗,早饭一般是臊子面,为了节省时间,午饭稀饭馒头送到田间,人们在田边树荫处吃几个馒头,喝几碗稀饭,稍事休息,继续插秧。
插秧这活很辛苦,所以大多只干半天活,人们叫"秧半天",其实到下午两三点钟也就干完了,这时候,主人早已把饭菜准备好了,吃着丰盛可口的菜肴,喝着醇香的包谷酒,酒桌上猜拳行令,一醉方休。酒后麻将扑克玩个尽兴,直至夜尽更深方才离去。难怪人们说"栽秧打谷农人享福"了。

涨姿势的图片 第4张

插秧是很辛苦的农活,但农人们为啥还是这样的乐观,是因为劳动锻炼了人的体魄,磨练了人意志,也陶冶了人的情操,"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布袋和尚对插秧这一劳动的诠释。插秧,他们插下了希望,播下了收获。在插秧中,以退为进,潇洒自我;再忙的农活也张弛有度,以逸待劳。他们总是乐观地对待沉重的体力劳动,这也许就是"勤不愁苦"的道理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桑溪,插秧季节说插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