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知远老师转粉了

涨姿势倬云的图片 第1张上个月看的《十三邀许知远采访许倬云老先生,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记得很清楚:

我们要想办法,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但是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这样的人来了,今天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文化是打扮出来的文化,舞台式的文化,导演导出来的文化。而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再想这个问题。

说到对知识分子的评价。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cyber(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看完那一期,心里的滋味很复杂,又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他说中了现状,他感受到的不堪和我感受到的不堪是一样的,但我平时沉浸在各种琐碎的小乐趣中,像很多同龄的年轻人一样根本不会花时间考虑这个问题。高兴的是我有幸听到了这段话,高兴依然有先人前辈在带领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他在为我们指出道路,为我们提出方法,那么我们就还是有希望的。
不得不说,看《十三邀》的过程就是对许知远先生黑转粉的过程。大学时候读他《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感觉他矫情又虚无,看得我很想打人。可是如今他把这种矫情脚踏实地记录了下来,落实到每一期节目上,每一个人物上,毫不避讳。
当这种对时代的疑问被具像成了姚晨、马东、罗振宇、李诞、向飙、许宏、薇娅、徐倬云之后,你可以发现他那种急时代之所急的态度并不是装出来的,他确实就是这么个人,尽管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方式很笨拙,但他思考的路径是非常清晰,他的提问也是很有价值很有启发的。
这一期的完整视频附一个链接大家可以点这里看。

许倬云老先生这段话当然是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说的,看的是一代人的上限,他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令人失望的,中国美国都是这样。我们看不到那么远也想不到那么深,但如果要从我自己所立足的角度来看,我们身处的话语环境也是这样。在我们所活跃的社交平台、公共空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确实很少,也更难被看到了,讨论的环境和氛围也变得粗糙,甚至粗暴很多。

大量同质化的信息被翻改、编辑、上传,制造一波声音。有一些是时代之势,比如看不出区别的美妆视频、面膜护肤品vlog(只要有新的美少女出现,那些博主分分钟被替代),比如没有任何辨识度的营销文,说一堆套话推一个烂片。
它们可能没什么人文价值,但有一定商业价值,我们是需要它的,钱是需要它的。只是这样的东西太重复太泛滥了,就会淹没正常的健康的讨论。还有更粗暴的,买水军、控评、往下升级就变成了网络暴力。
在今天要制造一场网络暴力太容易了,要掀起一次占据公共资源的舆论风暴也太容易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制造噪音、制造影响力、吸引流量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那是非常直观的东西,就是钱,就是利益。所以我们才会有孙宇晨、毕志飞、咪蒙、李笑来、老罗(虽然直播翻车但还是有点佩服他的勇气)和千千万万不动脑子就发出来的评论。
用许倬云先生的话来总结,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有一个叫转轴时代,那个时代每个文化圈都会冒出人来,提出大的问题,那一批人问的问题,历代人都有人跟着想,我们都在做注脚。可现在最大的问题,做注脚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答案太现成,就像麦当劳快餐一样。 
你可以说这是文人的悲观,但是在人们都卯足劲头往前冲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悲观是好的,是有益的。
涨姿势倬云的图片 第2张
他的历史观里,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长一点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囿于“一个人”的那个范畴里,纠结在今天这一刻的利益中,是走不远走不长的。活着,不光为我们这一代活,也要为下一代,下下代,为后世而活。
没有谁在否定这一代,也没有谁否定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只不过我们思考的问题永远是如何才能更好。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伟大的进步,但是物质丰沛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依然值得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对许知远老师转粉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