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车王/赛道狂人》影评:福特对战法拉利,这是一场真实较量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看到克里斯汀贝尔,就知道那部电影是质量保证。而《赛道狂人》正是由他与麦特戴蒙领衔主演,但有碍电影属于「传记类」,容易因为对故事本身的历史背景不熟而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一直迟迟未花时间去看它,直到有天,在FoxMovie转到了这部电影,只看了后半段,看到正在狂飚的克里斯汀贝尔(饰演赛车手肯·迈尔斯),不知为何减慢的速度,贝尔那张五味杂陈的脸让我对电影开始感到真正的好奇…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1张
故事背景
本片其实是在说一段关于汽车产业的历史,主讲的是福特与法拉利汽车之间的竞赛。1963年,福特已经是美国相当规模的车厂,然而,没有对手的福特却陷入创意枯竭,亨利.福特二世始终无法超越父亲创立汽车产业的成就,而就在因缘际会下,福特的行销团队打算进军赛车界,参加利曼24小时耐力赛,并利用「追求极速」、「追求第一」的形象,重振福特汽车。不过中间出了一点变卦,本该收购有财务危机的法拉利的福特汽车,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对手狠狠羞辱一番,一气之下的亨利.福特二世,决定网罗最好的车手,自己打造冠军车队…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2张

虽说「传记类别」的电影总是让我无法提起兴趣,但有些时候,真正深入去了解故事背后的缘由时,就会无法自拔的深陷其中,因为站在汽车产业、行销层面来看,这段历史还真是教科书等级的史诗,如果站在利曼24小时耐力赛以及赛车历史上,这段追求冠军的路程亦是一条伟大的探询。不过,那是历史的长河,总会被后来居上的纪录给冲淡,但若站在克里斯汀贝尔饰演的赛车手肯·迈尔斯、以及协助他的好友卡罗尔·谢尔比(由麦特戴蒙饰演),这两个人的心境上,会发现这一路走来的转变,是多么动人心弦、引人入胜。为什么这么说?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3张

想改变却缓慢的企业大头
剧中的福特,其实是这场经典故事的缘由,但大公司看着自己坐拥市场最大户,改变不易。从大方向来看,它等于是投射出从古自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会遇到的难题:创意枯竭。而就像所有面临这项困境的公司一样,他们所谓的「转变」,不是洗心革面、彻头彻尾的改革,而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对新点子冷嘲热讽、百般刁难的转变。然而这一切却因为遇到了另一间个性迥异的公司「法拉利」而有所不同…那个面临破产却还是瞧不起福特的同业…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4张

恃才傲物不愿妥协的法拉利
「法拉利」,是多少爱车民众内心的梦幻名词?我对汽车虽然懂的不多,但这三个字我不可能没听过,看这部电影时,才知道原来早在许久之前,法拉利就已经是「胜者的代名词」,原因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赛车比赛,法拉利车队挟着其完美的造车工艺,一次又一次的完胜所有对手。然而,很吊诡的是,这样精工等级的车厂,财务却面临困难。就好像早期的贾伯斯为了制造「美丽的电脑」,推出一个又一个不符合实际成本的产品一样,而也许那些自诩为「制造艺术品」的老板,都有这么一贯的傲气,法拉利看不起福特,甚至羞辱对手,而这一激、就像给了对手沈重的一击,打不死它,却打醒了它,福特对上法拉利的赛道「军备大赛」正式展开。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5张

受欢迎又深具手腕的团队领袖
麦特戴蒙饰演的卡罗尔·谢尔比,看起来跟克里斯汀贝尔的角色曾经是同袍兄弟,而自己也是退休的赛车选手,他深具魅力、有手腕、行事高明,这也是为什么福特的「赛车计划」启动时,第一个拜访的便是谢尔比。而这位往日明星,很清楚知道这样高压拼抢的比赛,要找谁才会有胜算,其实就算不懂历史,懂电影走势的人都清楚,谢尔比最终肯定会和迈尔斯合作,但在这慢慢说服的过程中,观众也可以看出谢尔比的挣扎,某种程度,他就像是福特的代言人,必须在福特的公关部门面前妥协,这点,谢尔比就像是福特车厂里面欲改革的人士,看见希望却总是绑手绑脚,面对福特的干扰跟搅局,他得想着要如何找到平衡,达阵立功。

作品极速车王的图片 第6张

脾气火爆的赛车手
最后提到的,是肯·迈尔斯。迈尔斯的个性,是属于孤僻火爆的孤狼性格,从电影一开始他因为车厢疑似不符合赛车规则而打破玻璃敲坏车体,到后来为了这些赛车赛的准备,时而失控不听劝阻的行为,可以看出与他合作不易,但也未必困难,有些人就是适合坐在驾驶座上、而不是办公桌,因此迈尔斯无法配合大企业愚蠢或缓慢的要求,完全合理。
不过,要吃泻药也要有那个屁股。他的火爆个性也让他的这场参赛之路处处受阻,其中一场戏特别的深刻,当迈尔斯跑去谢尔比讨论要怎么调整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绩,却被告知这场比赛上层的人(福特)不想让他参加,身为一个硬汉男儿,有一展长才的机会却被阻挡门外,他没有大动肝火、或者是和谢尔比抱怨,而是默默地离开,然后在比赛当天,一个人默默地在车厂,修着车,却紧抓着收音机不放,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想知道谢尔比有没有将他的意见转达,当他的太太带着酒和小点出现时,他假装自己毫不在意,就是这个嘴硬又爱面子的神情…让观众可以看出他爱车、爱比赛,却又无法妥协的个性…然而,我认为这是一个转变的时机,当车队输了比赛,想要迈尔斯回归时,尽管他表现得依旧依然故我…却逐渐向团队靠拢。

福特vs法拉利
电影的最后,迈尔斯放弃个人名誉,为了福特、为了谢尔比做了妥协。却因为它刻意放慢速度一起通过终点线的举动,被比赛规则认定他所跑的总距离较短(起步距离较近),而失去了「第一名」的头衔。这样的结局,让人难以忍受,尤其在赛中他一圈接着一圈打破纪录,最后竟然为了团队失去了奖杯…在「个人项目」里面,迈尔斯似乎输了,但在「团队项目」中,福特获得了大胜,福特车队完胜了法拉利,即便法拉利如何跳脚,最后,他只能给迈尔斯一个尊敬的点头,那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慨、输得彻彻底底、了然于胸…但在这个时候,身为观众的我才终于看出电影的隐喻。
《赛道狂人》是中文的翻译片名,英文片名只是简单的《Ford vFerrari》(福特对上法拉利),可是封面里面的两个主角:谢尔比跟迈尔斯,其实都是福特车队的人,今天不去细看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两个人各自代表了自己的车队,先不管封面设计的人是否有意无意地误导观众,但这部电影,或许正巧妙的比喻:
谢尔比与迈尔斯,正是福特与法拉利的对比。
具有资源跟财力的福特之于具有魅力且金援的谢尔比,恃才傲物瞧不起对手的法拉利之于热爱赛车却因为财务危机必须放弃比赛的迈尔斯。这场比赛,映出两间同样身为汽车制造厂的公司的不同、也映出两位曾经都是赛车手的主角之间的差异。尽管,结果未必雷同,迈尔斯在之后一次汽车测试中意外身亡,法拉利则继续叱吒高阶车款的市场,但滚滚历史洪流,他们都被记上不会被抹灭的一笔,我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
两个人带着各自的观点讨论,离开时,他们获得第三个想法。
一个是你的、一个是我的、一个是交流之后新产生的。这场福特对上法拉利的比赛,在电影里面貌似有输赢,但其实没有,他们竞争、他们交流、他们变成另外两个更强大的个体。这才是谢尔比在最后要求迈尔斯不要听他的指示,开他想开的赛车。这也是迈尔斯最后为什么仍然决定听从指示减慢车速却失去冠军而仍然面带微笑的原因。
「你答应我要让我赛车,没答应我要让我赢。」
我不确定历史上迈尔斯是否真的这么跟谢尔比说,但这句克里斯汀贝尔的台词,一直让我很有感触。第一名也许是短暂无敌的,但所求已经在名次以外的赛车手,才是永远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污话社 » 《极速车王/赛道狂人》影评:福特对战法拉利,这是一场真实较量

赞 (1)